英雄:五年後,開始懷念梁振英同志?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圖片來源:路透社

特首選舉行將落幕,選舉結果尚有幾天就會揭盅。票源歸邊,胡官牌面已無勝算機會,最大懸念是林鄭能否一如政界所言篤定高票當選,還是鬍鬚能突破困境後上封王?暫時而言,要為數不少的選委集體轉投鬍鬚有一定難度,林鄭贏面仍高,有可能成為回歸 20 年來民望最低的當選人,而鬍鬚則是民望最高的落選人。沙盤推演一下,假如林鄭勝選,香港的未來五年會有何變化?五年後,香港會否開始懷念梁振英同志?

政治層面,林鄭或許沒有梁振英般喜以政治鬥爭鞏固權位。一來因民望低殘,短期不敢胡亂挑起鬥爭;二來即使無修補撕裂的能力,亦需擺出和諧團結的樣子向中央交代。可預期,短時間內,林鄭應會嘗試營造和諧的社會氣氛。只是因民望過低,支持面狹窄,只得西環力撐、傳統左派搖旗吶喊,商界、公務員系統暫時被迫妥協。林鄭背負梁振英 2.0 的招牌,泛民、激進派等一定拼命抵抗。林鄭執政將無任何蜜月期可言,特區政府施政更加寸步難行。問題是,當特區政府不斷捱打兩年、三年後,林鄭會如何走下去?梁振英選擇以鬥爭為綱,化被動為主動,打開港獨的潘朵拉盒子,在政治正確的大旗下,建制不得不歸邊。港獨風波愈演愈烈,最後中央得以人大釋法代為處理。在西環極左勢力撐腰下,林鄭身不由己,很大機會再重演一次反港獨的政治運動,屆時人大釋法又是否能解決呢?如不用政治鬥爭手法鞏固支持者,五年後是否再次換人不換路線地走下去?

而且林鄭當選,將會打破香港人對中央、對政改、對普選的最後一絲幻想。由董建華、曾蔭權,到梁振英,不管最後結局如何,但三人選舉當選一刻,民望無可否認是當時全港最高的。因此,港人普遍對中央仍存希望,覺得即使沒有普選,沒有一人一票,選出的都是最受歡迎的一個,所以接受暫無普選的現實。這是過去幾屆特首選舉的潛規則,亦是中央以此拖延普選的手段。林鄭當選,希望破滅,溫和泛民及社會主流只得正視現實,被推向對立一邊,屆時覆水難收,以更激烈手法爭普選勢無可避免。由溫和而激進,本土勢力再次壯大,並非不可能。中央會如何調整香港政策?會由中央委任要員一把抓,架空特區政府的政治功能?繼續任由西環治港?或放權特區政府,重回一國兩制的正軌?一念之間,左右香港未來發展走向。

經濟層面,不論誰是特首,香港未來只得選擇與內地融合或被內地融合,甚麼「一帶一路」、「十三五規劃」、港深科技園等仍得搞下去。政治任務、大勢所趨,香港亦無能力完全拒絕與內地經濟合作,鬍鬚當選只能拖慢香港內地化的速度,而無法根本逆轉這個趨勢。鬍鬚當選,因競選過程無財團押注,上台後只需按本子辦事,毋須向阿茂阿壽回禮,香港的制度或許尚可苟延殘喘久一點。林鄭上台,則會繼續劣化。因為需要本地商界妥協,林鄭才數夠票上台,其競選辦已安插不同商號的自己人,上台之後,自然得裂土封侯、報功酬庸。面對近年中資不斷擴大本地市場份額,林鄭不敢妄動其地盤,本地商界捧林鄭上位,亦會要求合理回報,於不同範疇鬆章幫忙。過去香港引以為傲的制度優勢,定必消磨殆盡。問題是,內地的貪腐問題會否藉以打破缺口、引進香港而矣。

民生層面,林鄭民望低迷,支持基礎與梁振英相似,均是社會上低學歷、較年長的一群,年輕、高學歷對其完全不買帳。林鄭為催谷民望、鞏固支持基礎,只得大開水喉,大搞民生工程。民生工程不是不好,但要公共財政用得其所,量力而為。現時香港庫房水浸,主要是得益於龐大的賣地收入,但地只會愈賣愈少,本港稅基狹窄也是人所共知。只要多搞幾次民生工程、派幾次錢,加上另一方面,配合內地的大型工程燒錢,起幾條豆腐渣大橋、建幾幢高鐵大樓,香港庫房將化整為零,一鋪清。竭澤而漁,此之謂也。

無論政治、經濟,還是民生,林鄭當選定必為香港帶來負面影響,香港的制度勢必被大有為地改造,難以發揮一國兩制的區隔功效。在社會對立氣氛不改下,林鄭冀望上台後,純粹借管治手腕、民生工程令民望拾級而上,只是妄想。政治就是印象,即使將撕裂責任推在泛民身上,或將特首選舉上升至泛民與阿爺的政權爭奪層次,林鄭亦難以洗底、完全擺脫梁振英的陰影。在一個民智正常的社會,在一個尊重民意的社會,這樣一個候選人能勝選是絕無僅有的。如果林鄭勝選,證明香港已非一個經濟城市,中央以政治角度多於現實、經濟角度考慮香港的未來。

林鄭縱然未必如梁振英般擅長政治鬥爭,能以手腕脅迫中央支持,引起如此大的破壞。但是,事實擺在眼前,有另一個候選人提出休養生息,即使觸及廿三條、政改等敏感議題,民望仍居高不下。到底為甚麼仍執意要大有為?須知道,香港的成功,從不是來自官方的大有為政策,而是每個小市民發揮集體智慧,擅用靈活敏捷的優勢,努力而成的。香港,一路如此走來。

先辭婦人去,知行合為一;駕旋盤中場,臨風翔恣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