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傑:歷史學三步走

A+A-
圖片來源:The.Rohit/Flickr

香港特區政府終於承認錯誤,準備恢復中學中國歷史的必修科。

此舉顯然是受到中國責難和壓力,在「十九大」之後,香港特區需培養中國人身份和「中華文化偉大復興」的夢想。過去 20 年,廢除中史教學,令香港下一代意識向港獨的方向發展,實為愚不可及。

但是中國歷史怎樣教?課程如何設計?試卷試題應如何作答?魔鬼在一切細節裡。

因為歷史教育可以令學生成為理性邏輯思考的現代公民,也可為成為政治宣傳灌輸的奴民,視乎如何設計推行。

兩千年前司馬遷對於歷史有 3 句話,今日仍擲地有聲:「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這是讀歷史、學歷史、成為歷史學家的三大層次和階段。

「究天人之際」:第一是了解事實。歷史必須以事實為一切的根據。而真相必須參照多方的敘述版本。法庭審案雖有控辯雙方陳詞,就一案的真相提供「羅生門」的多角度,最終由陪審團來決定。陪審團必須有清晰的分辨能力和邏輯思考。究知歷史的真相,必須窺事實的全豹,不只看本國人如何陳述,即使兩國交戰對敵,不論勝敗,也要聽取敵國人士目擊的版本。

「通古今之變」:這是知道事實之後的第二階段,在於一個「通」字。「通」著重思考和明白。在了解許多事實敘述之後,就其中的矛盾之處,自己仔細想,也自己再做更多的研究,搜集更多的證據,不要急著下結論,然後思考為何不同的人就一件事有不同的說法?第二次鴉片戰爭,為何以火燒圓明園結束?咸豐皇帝和他的謀臣有何責任?30 年代的汪精衛,為何與年輕時刺客性格完全不同?一切歷史事件幾乎都講「因果」。此事之結果,又為彼事之伏因,這就是通古今之變的「通」字之關鍵。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讀昔日之事明白今日之興替,然,這是一個讀歷史的中學生走出校門,成長之後的事。

「成一家之言」:這就不是一般人的職責了,而是歷史學家的責任。就像醫生診聽過各種症狀之後,最終要一個「判斷」。診斷診斷,診了症,而沒有斷症,以致不知如何用藥,也是枉然。

今日世界需要第一流的歷史學家,就從前發生的種種浩劫,總結經驗,對今日和未來的領袖發出預警。這就是「成一家之言」的時代任務。

讀歷史、想歷史、最終之說歷史,將歷史經驗延伸應用於現實。一個國家或一個社會,必須有這三個階段的三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