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地滾球:人類最古老的運動何以變成帕運重點項目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今屆東京帕運於 9 月 5 日正式落幕。香港運動員再一次展現頑強鬥志,在這次大賽奪得二銀三銅的佳績。當中一銀一銅來自硬地滾球,包括「五朝元老」梁育榮的個人賽銅牌,和他與劉慧茵的雙人賽銀牌。硬地滾球被喻為世界第三大受有特殊需要人士歡迎的運動,在意大利等歐陸地區特別風行,就讓我們認識這種古老的運動。

硬地滾球可能是歷史最悠久的球類運動之一。有考古學家在公元前 5200 年建成的埃及墓穴發現了一幅壁畫,作品描繪了兩名男孩在地下滾球。很多人相信硬地滾球就此由埃及,經中東再傳入小亞細亞,並在公元前 600 年起,由古希臘人和古羅馬人先後所繼承。據說在古羅馬,由大街細巷到教堂和城堡,男女老少都會玩這種運動。而今天硬地滾球的英文「Bocce」,其字根正是來自拉丁文的一個通俗用詞 Bottica,意思是把球翻滾。

早期的硬地滾球,可能只是人們在地下翻滾球狀的石頭,沒有一套嚴謹規則。有人認為公元前 264 年羅馬與迦太基人之間的布匿戰爭間,硬地滾球才走向制度化。士兵會分為 2 人、4 人、6 人或者 8 人一組,雙方對壘,士兵先拋一塊小石頭作為目標球,然後兩隊把體積稍大的石頭拋向目標,較接近者為之勝利。這種運動可以令士兵放鬆身心,忘卻戰爭壓力,士兵們團隊合作,也可以無意中訓練他們的策略思維,幫助羅馬軍隊在戰場取勝。

從古羅馬時期,硬地滾球就在今天意大利一帶扎根,並經其帝國網絡傳播到歐亞非多處地方。由凱撒大帝到伽利略和達文西,無數的帝王將相、學者和藝術家,都熱衷甚至讚美這項運動,認為它能令人恢復活力,治癒身心靈。據說在 14 世紀,有歐洲城邦曾禁止貴族以外的人玩硬地滾球,認為該運動令人玩物喪志,弛廢日常工作和武藝修行。可是這些禁令都無以為繼,硬地滾球依然流行於歐洲各地,並在 20 世紀由民間娛樂變成為體育賽事。

香港「五朝元老」梁育榮出賽時投球。 圖片來源:路透社土

硬地滾球一直未有成為奧運的正式項目,不過就發揮了古代先賢所讚譽的治癒能力,幫助很多四肢出現嚴重功能障礙,又或者體力開始衰退的長者訓練肌肉協調,培養專注力及穩定。於是,在 1984 年紐約帕運開始,硬地滾球就成為比賽項目,當時吸引來自 5 個國家 19 名健兒;到今年東京帕運更發展到多達 75 個國家 116 名選手參與其中,按選手身體情況分 BC1、BC2、BC3 及 BC4  的 4 個級別,共設有 7 個男、女、混合分項。

在個人賽中,比賽會分成 4 局,每人每局投 6 球;雙人賽亦是 4 局,雙方每局各投 6 球(每人投 3 球;團體賽分 6 局,每隊 3 名運動員,各投 2 球。玩法是在 12.5 x 6 米的木地或膠地場區內,把以皮革製成的顏色球,盡量投近白色的目標球,每局最接近目標球的一方獲分,完賽後累積分數較高一方勝出。

硬地滾球到今天已是全球化運動,並不僅由歐洲選手壟斷,港隊選手梁育榮便是世界頂級的硬地滾球手,自 04 年雅典奧運起勇奪 6 面帕運獎牌,更加兩度提名競逐有「體育界奧斯卡」之稱的勞倫斯世界體育大獎「年度最佳殘疾運動員獎」,名副其實是超級球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