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哥倫比亞,如何餵飽日益壯大的叛軍 50 年

A+A-
2000 年,一些哥倫比亞革命軍士兵在 Los Pozos 的營地取餐。 圖片來源:Robert Nickelsberg/Liaison

正所謂「三軍未發,糧草先行」,士兵們要好好吃飯飲水,有氣力了,才能夠打勝仗。哥倫比亞曾經歷長達 50 多年、二戰後南美最長的內戰。哥倫比亞革命軍(FARC,下稱哥革軍)割據東南部的叢林及多條農村,以游擊戰術力抗政府軍,直到 2016 年才與政府簽下和約。踏入和平時期,一些人類學家就得到寶貴的研究機會,了解過去 50 年革命軍的生活面貌,特別是如何餵飽上萬名士兵。

1948 年到 1957 年,哥倫比亞亦曾經長期爆發長達九年的內戰(La Violencia),造成 25 萬至 30 萬人死亡,戰後國內的保守派和自由派達成協議,共組「國民陣線」(National Front),兩派輪流執政,同時禁絕其他政治組織。哥倫比亞革命軍則是冷戰時期的產物,當共產主義蔓延全球之時,亦傳入哥倫比亞的鄉村,但就面對國民陣線的猛烈鎮壓。1964 年,政府軍殺入馬克塔利亞(Marquetalia)抓捕左翼分子,當中有 48 人奮力頑抗,走進叢林打持久戰,組成了哥倫比亞革命軍。

80 年代初,哥革軍已經發展至 3,000 人的規模,到 90 年代中軍隊更多達 2 萬人。軍隊人數持續增加,急需資金,革命軍在 70 年代末起就投入可卡因生意,後來還涉足更多不法勾當,包括綁架富人勒索贖金。到冷戰結束,哥革軍更依靠非法活動。根據「英國廣播公司」的數字,到 2000 年代初,透過販毒,哥革軍每年可以賺取 3 億美元,同時每年綁架約 3,000 人,以致不少國家都將其定性為恐怖組織。

因此,外界多年來對哥革軍的日常生活都一無所知,直到 2016 年和約後,才慢慢揭開其神秘面紗。哈威里亞那大學的營養學家卡丹娜(Isabella Fuenmayor Cadena),是第一批研究哥革軍飲食體系的人。2020 年初,她訪問了 10 名前哥革軍成員,把關鍵的概念和方法寫成筆記,貼在家裡牆上,慢慢地重組出當初哥革軍飲食體系的傳統和方式、烹調時的衛生狀況、不同軍階的分別等等。

其中一位受訪者、現年 34 歲的塞米利亞斯(Ricardo Semillas)早在 11 歲加入哥革軍。他的父親和祖父親都因為支持工運而被殺害,母親帶著他和兄妹們東跑西逃。有一天,他們到達一個偏遠村莊,塞米利亞斯遇上哥革軍,便不理母親極力反對而執意加入。哥革軍不容許 15 歲以下的兒童上戰場,但仍然會收容他們,以支援日常所需,這些小孩通常會成為部隊的炊事兵,協助照顧部隊的日常飲食。他的口述歷史,為學者提供了重要的研究素材。

塞米利亞斯表示自己不會忘記第一天當更的片段。他要煮很多東西,由白飯到炒肉,再到一款用朗姆酒、菠蘿汁和椰子製成的傳統飲料「菠蘿可樂達」(colada)。在過程之中,有一名老軍人帶領著他們,分享些小竅門,由如何搓揉和油炸出一種由小麥製成的甜麵團「簡查里納斯」(cancharinas),再到如何快速清潔臨時搭建的廚房等。過程中,亦會有一名「監工」(ecónomo),除了監督炊事兵,亦會按照戰事調整餐單,確保士兵有足夠營養,傷兵亦會有特殊菜單。

一名監工匿名接受卡丹娜的訪問,表示哥革軍的廚房通常擺放 36 種食材,除了基本的麵粉、糖、鹽、油,也有紅砂糖、咖啡豆、奶粉和就地搜羅的東西,至於主食則是白米、木薯、大蕉以及粟米。卡丹娜表示,由於哥革軍主要由農民組成,他們十分熟悉所身處的土地。塞米利亞斯的部隊靠近雨林,就會收集各種熱帶生果。有一些部隊駐紮在安第斯山脈附近,會就地栽種薯仔和一些抗冷植物。如果附近有村莊,他們會和村民一起畜牧。內戰早年,不同部隊間會交換食物。

可是,隨著戰情變化,食材來源會受到影響,哥革軍亦要因時制宜,改變策略。有時候,政府軍會以焦土戰略,破壞哥革軍的周邊村落、焚燒農作物,以斷他們的糧草來源。雖然哥革軍對外宣揚禁止狩獵野生動物,但很多時他們都被迫要食用一些野味,例如低地駝鼠、猴子、南美貘等等。政府軍就利用這一點,在文宣戰中妖魔化哥革軍,描繪成一群野蠻、茹毛飲血的國民公敵,會飢不擇食、攻擊村落、偷取家畜。

在森林之中煮食,有可能產生濃煙而不慎暴露行軍位置。哥革軍就仿傚越共的行軍方式,建造土法地下爐灶,通常會設在大樹附近,可以防止濃煙四處飄散。卡丹娜就表示對哥革軍的臨時廚房印象深刻,它一般可以處理 200 人份量的食材,這就像在森林中間建設一座大餐廳。到了 2000 年代初,政府軍發展出更成熟的空氣監測技術,令部隊更易追蹤哥革軍,於是他們就改用便攜式煮食爐,並加設一個名為「燃燒官」(hornillero)的職位,專責管控濃煙。

隨著烹煮方式不同,哥革軍的日常菜單亦會調整。例如在初時,哥革軍會烹煮一些傳統、但準備時間相對較長的食物,例如以白米和豆為材料的「安帕拉度」(arroz empedrado),以白米、洋蔥、蘿蔔、辣椒、煙薰豬肉混合製成的「安帕迪拿度」(arroz empastelado),以及各種煙烤肉食。可是到後期,食物會比較簡約一點,以燉肉和湯為主,以及一些可以擺放數天,而不改味道的乾糧,例如上文提到的「簡查里納斯」。坎事兵亦會製作各款能量飲料,好讓士兵能保持體力。

內戰持續半世紀,奪去超過 20 萬哥倫比亞人的性命,影響近 800 萬人的生活。2016 年哥革軍簽下和約,戰爭雖然大致結束,但像塞米利亞斯這樣的老兵,很多依然保留著強烈的身份認同,日常烹煮當時的革命餐,懷緬軍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