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飲食史:猶太移民如何為英國帶來炸魚薯條

A+A-
1936 年左右的列治文軍營旁設有流動炸魚薯條攤檔。 圖片來源:Fox Photos/Hulton Archive/Getty Images

英國有著悠久的帝國歷史,以及當代發展出來的民主制度,這些強大的軟實力,成功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同時,移民亦在科研、工商、文化等領域作出貢獻,令英國人生活更多姿多彩。其中最明顯是飲食方面,除了英國大街小巷輕易找到的亞洲菜館,「英國國寶」炸魚薯條就是由猶太移民帶入當地。

根據英國知名飲食作家馬揚達(Simon Majumdar)的講法,早在傳入英國前的數百年前,炸魚薯條已經出現。在 8 至 12 世紀,今天葡萄牙一帶聚居了很多猶太人、穆斯林和基督教徒,三個宗教勢力相對能和平共存,葡萄牙也成為當時被西班牙迫害的異教徒之落腳點。當中塞法迪猶太人(Sephardic Jews)約佔人口 20%,他們在社會的地位崇高。然而在 1497 年,葡萄牙君主曼紐一世(Manuel I)迎娶西班牙女王儲伊莎貝拉公主,下令猶太人要麼受洗,要麼被驅逐。

有些塞法迪猶太人假意受洗,暗中繼續信奉猶太教,但隨著宗教迫害日漸加劇,這種做法再也行不通,愈來愈猶太人輾轉逃難到英國,同時把民族手藝帶入當地,包括一款名為 Peshkado frito 的炸魚菜式。其製作方法不算複雜,通常是在鱈魚或者黑線鱈上塗一層薄薄的麵粉,再油炸而成。這道菜深受塞法迪猶太人歡迎,在猶太教傳統中,星期五日落起到星期六日落期間是安息日,不能生火煮食,他們就喜歡在星期五烹煮炸魚,因為方便保存,即使冷吃也很滋味。

據指猶太移民把炸魚帶到英國後,立即大受歡迎,在倫敦街頭到處熱賣;不過當時只流行吃炸魚,沒有薯條作伴。薯仔在歐洲史是比較近代的產物,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由美洲帶回歐洲。要到 18 世紀,經法國著名營養學家帕門蒂埃(Antoine Parmentier)極力推廣下,薯仔才慢慢在歐洲餐桌上普及。至於炸薯條的起源眾說紛紜,但大多指向 19 世紀,例如英文字「Chips」首見於 1859 年英國大文豪狄更斯的「雙城記」。

至於把炸魚和薯條結合,則可追溯至 1860 年的倫敦。一位年僅 34 歲、名為馬連(Joseph Malin)的阿什肯納茲猶太人,創辦了史上首間炸魚薯條店,生意十分興隆,得到很多人倣傚。到了 20 世紀,全英國各大城市都可以輕易見到炸魚薯條店,據說在 1935 年多達整整 3.5 萬間。英國二戰首相邱吉爾也是炸魚薯條的愛好者,在戰時很多食物都要嚴格配給,唯獨炸魚薯條是例外,陪伴市民大眾一起走過了最艱苦的歲月。

馬連家族得以把原始老店一代傳一代超過 100 年,直到 1970 年店舖原址要興建新樓才結業。不過到那時候,這道來自猶太移民的經典名菜,早已成為無數工人階級的飽肚恩物,甚至是英國文化的招牌菜。今天,猶太宗教在英國雖然仍處於邊緣位置,但民間卻已發展出「炸魚薯條星期五」的世俗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