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大師李華弌近作展 —— 金墨無界 山水無限

A+A-
「吟月」,水墨銀箔絹本,2021 年。

當代中國水墨藝術家李華弌,自小學習水墨及西方藝術,80 年代移居三藩市,到美國舊金山藝術學院深造,並獲藝術碩士學位。他一直專注傳統山水畫作並尋求突破,其後糅合西方抽象表現主義手法,把傳統水墨帶進當代藝術的領域。李華弌的作品並非臨摹真實風景,而是在表達他的內在及精神面貌。哈佛大學美術館策展人羅伯特.毛瑞如此描述李氏的水墨世界:「他的山上不見頂、下不見底,給人一種比全景更『近在眼前』之感。」

李華弌不止於紙本上創作,為了增加作品的體積空間感,更嘗試以重屏裝置及在金屏風上作畫,進一步呈現水墨之美。直至 2018 年,其金箔系列的構思與技術昇華,解決金箔屏風表面不易吸墨的問題,更能揮灑自如地繪畫出心中意境。這次由季豐軒畫廊於大館舉辦的「金墨無界 —— 李華弌近作展」,就展出李華弌於 2018 至 2021 年間創作的 12 幅作品。

我覺得中國繪畫就像在月光下看到的東西:教人安靜沉思;西方油畫是太陽的藝術,發散輝煌的能量。
—— 李華弌

走進寧靜的山水世界

正前方是「逸意寧遠(二)」,六折金箔地屏風、水墨紙本,2018 年;季豐軒畫廊提供。

展廳比較昏暗,前方滲透淡淡光芒,氛氛靜謐。策展人馮戈表示,希望是次展覽予人到劇院、寺廟或教堂的感覺,昏黃的聚光燈照射著畫作,當觀者步入這個舞台後,可寧靜及專注地欣賞作品,投入李華弌的山水世界。在欣賞作品前,參觀者可先往正門右方一隅看一條長達 18 分鐘的影片,內容是李華弌藝術創作之路的簡介。

正式步入展廳後,首先迎來較為早期的作品,是他在雙折金箔地屏風上繪畫的「天地間」,以及於六折金箔地屏風上繪畫的「逸意寧遠(二)」。馮戈解釋指,今次展覽主要展示李華弌用金箔混入水墨畫的後期階段,因此特地選了金箔系列中兩幅比較早期的作品,以助觀者理解當中的轉變。這兩幅都是藝術家於日本買來古董金屏風作為創作素材。仔細觀察,可以看到一塊一塊的正方形金箔整齊無縫地貼滿整個屏風,而水墨所繪的樹極具生命力,用金色作背景更能凸顯以黑色水墨所描繪的主體之力量。「他運用傳統的筆法來繪畫,但效果與紙本截然不同。」

金箔不易吸收水分,因此落墨是一個十分考驗功夫的過程,需要不斷重複,馮戈形容:「有點像雕刻,需要把水墨慢慢累積在金箔上…… 構圖、筆法、用色簡潔,是一個純粹的作品,令觀眾可以安靜、沒有干擾地欣賞,你找不到裡面有任何時代氣息及時代背景,就像走進一個永恆的空間…… 如果有其他色彩的話,就會夢醒。」

山水繪畫是把胸中之氣,釋放出來,化為畫作。
—— 李華弌

跳出金箔的窘局

「松影生輝(一)」,水墨金箔絹本,2019 年。

金屏風作品持續 10 年後,李華弌在 2018 年打破了金箔作畫的窘局,當年他 70 歲,仍在水墨畫上尋找突破。他不再在金箔上落筆,反而改在京都專家製作的手工絹本上構圖,再在樹幹和樹枝上貼上金箔,以顯示出光在樹上的變化。因此控制金箔,就像是控制光線一樣;又將幼沙加入金箔,營造出理想的質感,增加畫面視覺層次。這除了擺脫在金屏風表面著墨的限制,亦可讓李華弌以精微的筆法,在絹本上任意揮灑,自由地繪畫出心中的虛幻世界,也能凸顯樹的立體感及生命力;黑與金相映成趣,氣勢磅礡,帶來視覺上的衝擊與震撼。金箔予人富裕和奢華的感覺,然而在他的畫作中,你只會被其氣勢與力量而震懾,不會有一絲庸俗之感。

無論是金屏風畫,又或是近期的水墨金箔絹本。李華弌都沒有以前中後景來佈局,只是以近觀構圖,因此更能展現「不見頂、下也不見底,更『近在眼前』之感」。只是主體在前,卻令人引人入勝,引發無限聯想。

李華弌認為,中國藝術最重要的是氣韻生動,將天地之「氣」和生命之「韻」結合;而「繪畫並非為了重現物象的外觀,而是著重於表達藝術家的內在修養,然而修養是建立在對高尚品格的終身學習及培養之上」。這金箔系列作品,正正展現出即使已過從心之年,他也在不斷尋求新的突破,這或許也是他在生生不息的大自然中,與其一起轉變、成長、或獲得力量。

他所繪的樹的形態、畫中的世界,靈感都取自大自然,如三藩市海邊的樹,又或峨嵋、黃山等地。畫得如此逼真又自然,正是由於親身去觀察及體會。他表示:「我屬於自然,而非觀察自然。當我潛入山脈深谷之間,我頓感雀躍,然後我融入岩石、土壤、空氣、以及大自然的內在力量之中,領會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

金墨無界 —— 李華弌近作展

日期:即日至 12 月 12 日

時間:早上 11 時至下午 6 時

地點:大館 F 倉展室

詳情:可致電 2580 0058 予季豐軒畫廊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