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 投資】ESG 數據平台爭鳴,如何管理?

A+A-
港交所將在 STAGE 產品資訊庫新增「股本證券」欄目,展示香港上市公司的 ESG 指標。 圖片來源:路透社

可持續是近年投資的當紅主題。市場上的金融產品及上市公司所使用的 ESG(環境、社會及企業管治)衡量方法與數據多不勝數,投資者或會因此感到困惑。ESG 評級機構於是應運而生,參量各項 ESG 指標,標榜能幫助投資者挑選有社會擔當又環保的公司,例如 MSCI、Sustainalytics、標普全球等國際評級機構。大中華區則有妙盈科技(MioTech),利用人工智能及大數據監察大中華企業風險。

日前,名為 ESG Books 的數據平台正式推出,旨在為公司和投資者提供免費的 ESG 數據。一方面企業可以免費透過平台實時披露、管理其 ESG 數據,亦能保留數據的擁有權;同時,一般投資者可以免費獲得這些數據,用來制訂其投資決策 。

平台由資產管理公司 Arabesque 開發。其總裁 Daniel Klier 把 ESG Book 比喻成 ESG 的 Spotify。公司主席 Georg Kell 強調,他們「致力將 ESG 數據作為公共產品提供給所有人」。平台甫發佈已得到眾多具份量的組織和金融機構支持,例如國際金融公司(IFC)、貿發會議(UNCTAD)、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橋水基金、瑞士再保險、滙豐銀行、德意志銀行和香港交易所等。

目前,世上有超過 100 萬億美元的管理資產致力實行「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 (UNPRI),承諾在投資分析、決策和政策執行中融入 ESG 因素,許多大型上市公司亦已承諾實現淨零目標,下一步是要促進 ESG 數據的發佈和流通,方便金融資本流向低碳和可持續商業活動。惟環球逾 160 間 ESG 評級機構和數據供應商,各有各準則和量化方法,令 ESG 數據雜亂無章。由美國、歐洲、亞洲和拉丁美洲證券監管機構組成的國際證監會組織(IOSCO),11 月發表針對 ESG 評級及數據產品供應商的調查報告,指出評級或數據產品所衡量的內容,缺乏明確和一致的定義;支持這些評級或數據產品的方法亦缺乏透明度。

調查發現,因外部 ESG 評級不透明,幾乎所有大型資產管理公司都在使用或正在開發自己的 ESG 評級,以擬定投資決策。大多數受訪者認為,完全採用第三方 ESG 評級及方法,未必符合其投資策略,只有少數受訪者表示使用外部 ESG 評級可以節省分析所需的時間。

該報告建議,監管機構可考慮更加關注 ESG 評級和數據產品。針對 ESG 評級和數據產品供應商,IOSCO 建議這些評級機構應考慮如何提升產品質素,包括公開披露數據源、定義方法、利益衝突管理和機密資料處理程序。

管理 ESG 的趨勢,還包括加強數碼化存儲技術,使電腦更容易整理資料。例如英國政府的綠色金融路線圖報告便指出,英政府和監管機構正在考慮如何在現有的數碼報告框架下,將可持續相關數據數碼化,包括評估集中登記 ESG 數據的價值。

港交所 12 月初亦公佈,將在可持續及綠色交易所 STAGE 的產品資訊庫,新增「股本證券」一欄,展示香港上市公司的 ESG 指標,相關數據主要由恒生指數、MSCI 及標普全球三間數據供應商提供。港交所表示,「股本證券」欄目能讓投資者在做投資決策時,對比不同行業公司的綜合 ESG 評級,進而提高個人投資者對 ESG 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