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有一種羅曼蒂克叫江湖

A+A-

聽說有齣電影叫「羅曼蒂克消亡史」,講上海話,葛優主演的角色叫「陸先生」,他在戲裡蓄了短髮,加上一對招風耳,演的是誰當然呼之欲出。

2362265976還曾聽說陳丹青惋惜上海有幾種絕跡的人物:帝國主義頭子、老派資本家、新興的工人和有事就能求的江湖大老(「大老」指頭面人物,不同於廣東話的「大佬」),杜月笙堪稱是這各式人等交集在一起的樞紐人物,「羅曼蒂克」所指正是這位江湖大老。

有趣的是,即使在「新中國」政府宣傳隻手遮天的情況下,上海民間但凡提到杜月笙,從來沒有太大反感或者恐懼,只知道他「有本事」,這個本事就是八面玲瓏,手眼通天,沒有他兜不轉的事,沒有他搞不定的人—— 可能只有一種人除外,沒甚麼人性的那種。

杜月笙出身賣水果的小販,道地的小流氓。但正如心靈雞湯鼓吹的那樣:「無論多小的事情都要做到最好」,人在做,天在看,杜月笙賣水果就已薄有名氣,他的絕技是一刀到底削完水果皮,技法嫻熟迅速,甚討客人喜歡。

或許是出身寒微,他不介意伏低做小,這種脾氣現在當然是不興的了,畢竟自尊大過天嘛。但也不等於低三下四擦老闆鞋,杜月笙初投黃金榮門下,在他府裡做事就是一腳踢,完全是「一不怕髒,二不怕累」,看在老闆眼裡,一是忠誠,二是謙卑,三是講情義,第三條應該說是杜月笙做人的宗旨。聽來荒謬吧?看過「教父」的人都知道,大老從來不是喊打喊殺的莽夫,生意利害與人情禮數同樣重要,殺伐決斷絕不是憑一時意氣,一定要講情理和規矩,否則誰跟你混?又豈能混得起?

有關杜月笙坐鎮上海的光輝歲月,當時有這樣一副對聯形容:「春申門下三千客,小杜城南尺五天」,上聯是把他比作古代的春申君,下聯是說他跟統治者關係親近,這當然是指蔣介石。杜月笙不僅擔得起春申君的名號,實有過之無不及,受他接濟的人,上自總統,下至乞丐,落魄的遺老遺少,失意的政客文人,軍隊籌餉,慈善籌款,他都襄助不懈,民國的上海幾乎沒有不受他恩惠的人,但他的錢從哪來?一問到這裡,許多人即作狀掩鼻,既要拿他的錢,又要嫌這錢不乾淨,無恥莫過於此。

杜先生處事有「三面」:體面、場面、情面,常說人家存錢,他存交情。他即使給錢別人,也要照顧對方面子,通常把票子折成小紙條,放在茶碗底下,然後端茶奉客。不要說軍政大事,就是求他擺平家事的人也沒完沒了:譬如公子哥想擺脫舞女的糾纏,「小三」如何從大婆手裡分家產,吃了冤枉官司,小販受了欺負,臨終託孤,杜先生總是該出手時就出手。杜月笙還有一件韻事,就是為孟小冬當了多年「備胎」,為擺平梅蘭芳夫婦跟孟小冬的糾葛出錢出力,為所有人買個太平。

他不是人在江湖,而是因為有他才有江湖,所謂民國風流也如是。雖然一生「發光發熱」,提攜了無數人,造就一代風流,但他末了病逝香港畢竟淒冷,因為那個江湖不復存在了,臨終時他還囑咐兒女燒掉從前別人欠他的所有借據,一了百了,「給大家留個體面」。

這難道不是一個很羅曼蒂克的故事嗎?讓人想起電影「布達佩斯大酒店」那位經理古斯塔夫,只要看見他風姿綽約,談笑風生,就感到活著的滋味,像一室柔軟溫暖的燈光,讓人忘了窗外無邊的黑暗荒冷。羅曼蒂克是隔著一層薄紗看世界,你可以說這一切只是假像,但沒有這層紗,世間的平庸、醜陋和殘酷可足以摧毀人活下去的信心。

  • 「羅曼蒂克消亡史」預告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