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傑:願天佑香港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圖片來源:路透社

林鄭月娥以 777 票當「選」,由於其過程是內服大量「西環抗生素」而成,而不是憑真正的民主實力洗禮誕生,過度使用抗生素的結果,是繞過兒童成長時自然發育的免疫系統,接受人工抗生素加固防守,以為退燒止痛於一時,實際上不只是揠苗助長,而是如港大傳染病學家袁國勇所說:反而減低自身的抗疫能力,令將來入侵的「細菌」(如果親中愛國派認定香港人尤其年輕一代的訴求就是「細菌」的話)增加了抗藥性,結果將會是百病叢生,小病化大,體質空前虛弱,前景堪慮。

本身缺乏民望的認受性,林鄭別無選擇,必須遵循梁振英定下的「人變,路線不變」的「梁氏框架」繼承梁振英理念。林鄭上台之後,上承受董梁的制肘牽扯,中則須向民建聯等償還票債(民建聯主席李慧琼已經明言:林鄭組班「如有需要」,可以「引薦人才」——但如果民建聯真有人才,中方早已准許民建聯派人入閘問鼎特首職位,又何至於連資深的創始人曾鈺成也拒絕於閘外?),下則須向香港民眾顯示政績。加上公務員隊伍捧場與否、泛民在議會合作還是拉布,投票支持她的多個幕後地產財團將來的需索,與本來信奉社會福利主義、扶貧路線的衝突;還有原來梁班子清洗或過渡的選擇,林鄭上位,七一之後,必心力交瘁,執政之難,超越過去 20 年任何一人。

加上香港地產經濟,早已由長期的泡沫惡化為結構性的頑疾。梁振英五年前誇口主打的房屋土地問題,不但毫無寸進,而且因為大陸外逃外流資金如缺堤奔流,淹沒香港,建築材料和人工成本愈來愈貴,房屋問題,進一步惡化,已成神仙難救的絕症。

因此曾俊華先提出「休養生息」,胡國興提出推翻 831 框架重啟政改,兩人都放下甚麼經濟民生政策不談,對主症下藥,都看出了其中因由:香港百病叢生,政制民主發展的閉塞,形成民心不回歸的逆反心態。心病還需心藥醫,打蛇打三吋,不針對此一綱領性的疾病,其他一切政策,幾乎都可以免談。

因為時至今日,一切「政策」,老生常談,有如維基百科裡的知識資料,是不值錢的;具有能力改變社會尤其年輕人的逆反心態和悲觀氣氛,比「政綱」重要得多。

因此新的特首,懂得「管理」(Administration) 尚在其次,懂得「管治」( Governance)方為上乘。香港英治時代,幾乎英國派來的每一位總督,都沒有在香港的管理經驗。即使 90 年代的尤德,外交部調任空降,其後的衛奕信,以前只任職政治顧問,僅是一名書生,而且專長於英國、香港、中國之間的三角外交事宜,未曾做過任何司級官員。彭定康更不必論。為何人人領導香港,皆可稱職?是香港人崇英犯賤?當然不是,而是因為「港督」的英文,叫 Governor,由 Governance 而來;而今日特區時代的所謂特首,只叫 Chief Executive,Executive 一詞,層次低許多,由 Execution 而來。

政務官的是「心智框架」( Mindset),局限在 Execution 和 Administration 的層面,與以前英國港督相比(港督還是人家英國的政務官出身,不是政治家),是麻雀和麻鷹飛行高度的分別。林鄭的選舉工程,顯示了先天的性格和視野缺陷。梁振英做得到的如城府深沉,似乎林鄭也做不到;梁振英做不到的如解決房屋問題和瓦解地產霸權,證諸其五年樓價年年上升,麵粉比麵包貴的大趨勢,林鄭更不可能做到。

況且年輕人的人心更不歸順,民生的問題未解,港獨意識的政治問題,又要迫使林鄭立法 23 條和政制原地踏步。競選時不知廁紙之何處尋,去天水圍則抱怨太遠和太累,「天之驕子」的離地之氣,有如法國皇后瑪麗安東妮之面對巴黎市民。未來香港五年,可謂舉步維艱。林鄭沒有戴卓爾夫人的膽識,女權當政,由菲律賓的阿基諾夫人,到朴槿惠、希拉莉和蔡英文,一時的幻覺相當短暫,失敗者畢竟居多。唯有將以後惡化的亂局,繼續歸咎推諉為「外國勢力破壞」,甚可加上「曾俊華殘餘勢力不甘心敗選反攻」。只能寄望林鄭尊翁鄭阿毛先生家山有福,加持後裔,雖然大陸毛左復辟,勿令香港進一步淪為「不毛之地」,其他種種,無法想像,只能令人暗自祝禱:願天佑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