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出爐的中大調查,超過 3 成人想移民外地,當中澳洲屬最受歡迎目的地。事實上香港人走難首選的澳洲,早已成為移民大國,每 3 個居民就有 1 個是移民。而且有別於其他西方國家,對外來人口持開放態度的澳洲人竟佔多數,認為移民無礙本地就業,反而可刺激經濟增長。話雖如此,比起輿論非難不非難,真正棘手的,是人口不斷膨脹所造成,與香港現況同出一轍的大問題。
自 1970 年代起,澳洲女性的平均生育數就長期徘徊在 2 名小孩,然而同期人口升幅卻一路攀升 70%。移民紛至沓來,由 2000 年起計,把離巢原居民計算在內,澳洲的淨海外移民至今整整翻了一倍。今天,移民佔澳洲人口超過 28%。
奇怪的是,如此情況並無引起公眾普遍反感,據「經濟學人」報道,2015 年,Gallup Poll 在澳洲進行的民意調查反映,30% 受訪者表示應繼續放行移民。而 Scanlon Foundation 定期進行的調查亦顯示,覺得移民太多的澳洲人,自 1990 年代起逐年下跌。過往一直揚言「亞洲人遲早淹沒澳洲」的極右派參議員 Pauline Hanson,近年把矛頭轉向穆斯林移民,亦未得到主流支持。
究其原因,還要一看澳洲源遠流長的移民史。從 1850 年代淘金熱的中國移民潮,到 19 世紀晚期跟隨入口駱駝從阿富汗引入的大量穆斯林飼養員和騎師。移民多,GDP 升得更多。澳洲經濟能持續增長 26 年而無衰退之勢,這些移民可謂功不可沒。他們一方面幫襯本地零售及服務業,增加房屋和各項基本日用需求,另一方面新移民又為採礦業和建造業帶來龐大勞動力,幫助整個經濟體運轉不息。去年有 60 萬名外國人入讀澳洲學校,共計花費 200 億澳元(約 1,214 億港元),將澳洲推上全球第 3 大教育出口國之位。這些學生畢業後留居當地就業交稅,成為新的經濟推手。
不過澳洲移民議題並非一面倒的讚好聲,種族歧視確是不在少數,在部分行業中,新移民亦有拉高失業率之嫌。總體而言,澳洲生產力委員認為始終未發現證據,顯示新移民會壓低薪酬水平或搶去本地人飯碗;相反,他們為澳洲源源不斷注入年輕勞動力,提高人均 GDP 之餘,亦抵銷了嬰兒潮世代老化的影響。不過澳洲人口研究會主席 Bob Birrell 又指出,澳洲為吸納短缺的行業專才而設的技術移民計分制,近年引入大量會計師和 IT 從業員;加上超過一半留學生為求高薪從商,求職時卻拼不過本地人,這些一窩蜂湧到澳洲的移民,最終變成勞動市場的邊緣人。而且,儘管整體失業率仍處於幾十年來的低位,但開工不足和薪酬加幅追不上通脹,仍使部分澳洲人將移民視為與自動化同等的威脅。
與香港同出一轍的基建與房屋問題
人口多了,土地和公共設施需求自然上升。同樣每天迎來大批新移民的香港人,必定也深有體會。而澳洲地大物博,理論上是有足夠土地容納每年 23 萬移民的淨增長,然而,當人口集中於某幾個沿海城市則要另作別論。尤其墨爾本和悉尼等熱門地點,基建與房屋發展難以追上實際需求。交通網絡超負荷,堵車如家常便飯,每年造成 165 億澳元(約 1,000 億港元)經濟損失,預計這個數字到 2030 年將再翻一倍。與此同時,移民亦導致房價暴漲,悉尼平均樓價 1 年來升 20%,美國物業顧問機構 Demographia 今年發佈的年度報告就顯示,悉尼供樓負擔比率僅次於全球最高的香港。即使是成功上樓者,家庭負債對可支配所得比高達 134%,澳洲家庭債務與 GDP 的比率在全球亦是數一數二。有鑑於此,總理特恩布爾(Malcolm Turnbull)年初才提高移民門檻,要求移民要有更高的英語及技術水平,並且需認同「澳洲價值」。
這些問題困擾澳洲,催生排外新力量,使「外來人口將拖垮澳洲」的論調逐漸浮現。澳洲富商 Dick Smith 甚至直斥:「停不了的人口增長,是澳洲勞工生活水準低下的主因。」香港人想移民,除了政治紛爭,環境擠迫、樓價高得叫人望而生畏也是主因,但為逃離新移民問題而移民到另一移民大國,又是否相當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