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宜:不一樣的書節 不一樣的文青星期天

A+A-
剛過去的書節。 圖片來源:九龍城書節/Facebook

12 月中的周末,不用飛台北,也沒有特別記掛在京都的日子,來到九龍城兆基創意書院,留了半天,幾乎不想走。

可以想象,這裡的同學都很幸福,午飯時間,在小食部點了紫薯薯餅和雞塊,旁邊來一杯焦糖咖啡。聽見文青女生在呼喚男助手,到超市多買十瓶日本牛乳,這一刻發現手中的拿鐵確實特別好喝。讓年輕人完夢不用太複雜,想去連鎖咖啡店吸收經驗的可以,給十呎空間年輕人,一部咖啡機,一個量度咖啡粉的儀器,也可一圓小女生愛好調配咖啡的夢。

把小食吃光,最後一滴咖啡喝下,就開始了遊走地面書店的旅程。遇到周保松老師在會他的讀者,大銀義工在推廣新刊物,多間二手書店,文青在分享藏書,也看到氣質美女少男在介紹 Roundtable 的雜誌「Linepaper」、突破「Breakazine」。一下子,好像把二樓書店的最好搬到眼前。跟友人說笑,幸好天氣冷,不然這裡太多人,擠得像書展一樣就沒意思了。

手錶時針轉動,來到二時正,看到朋友準備好,在校園的小影院放映 3 套年輕導演和編劇關於夢想的微電影。90 分鐘,3 套,分別是 4 個尋找夢想的角色、時間牙膏和魔鏡。這裡就不劇透,但確實是幾個月來,少有能觸動心靈的作品。剪接,配樂和演員是新嘗試,看得感動的地方不是情節,而是年輕導演,編劇和演員的用心。跟青協的社工和主任交流,心中最想的是,提供資助的青年事務委員會主席和委員,不妨趁著佳節,也抽空看看成品,鼓勵一下年輕人。

完了放映會,最後到二樓的創意市集逛逛,意想不到的多元化,比工展會更有特色。買了一本手繪的香港地圖,一瓶手製果醬,只有 ig 店的潤手霜,幾本二手書及獨一無二的名信片。想起一些遠在海外過聖誕的朋友,很想跟他們說說這個年頭,這個城市發生的一些事。

這個周末,看到年輕人,不論是文青還是藝術人,如果遇到有場地,有眼光的資助人和機構,他們就會活化空間,為社區帶來生命力和創意。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張景宜,遊走於新加坡、北京、台北和倫敦的媒體人。曾於海外電視台、報章和網媒工作,閒時亦為兩岸三地智庫提供政策研究和數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