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眼:莎喲娜啦,中森明菜

A+A-
中森明菜「少女 A」封面。

有時希望自己只是去了平行世界。原來 90 後已經不知道誰是中森明菜。

他們甚至還無知到誤會了一件事。像我這樣的 80 後,有幸認識中森明菜,從來不是因為中森明菜在我小時候曾經紅過。我遲來幾步,其實中森明菜並不是我那個年代的歌手。

80 年代,我父母正在拍拖那時,中森明菜和近藤真彥就被塑造成銀幕情侶,兩人都非常受歡迎,而後來他們真的走在一起。不過,這很快就因為一件轟動日本演藝圈的事件而結束。中森明菜在近藤真彥的寓所割脈自殺。自殺未遂的中森明菜,暫退幾年之後復出,換了唱片公司,但已經江河日下聲勢不振,人氣早就比不上後來居上的年輕女歌手。90 後從沒聽過中森明菜,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在 90 年代成長的我也沒聽過。

最初認識這個名字,是因為許冠傑有一首「日本娃娃」,當中有提到中森明菜和近藤真彥。噢,事實上,許冠傑也不是我那個年代的歌手。

對香港流行歌詞有所研究的話,是不能錯過許冠傑這首「日本娃娃」。儘管不是他最經典的代表作,但這一首玩味作品,卻以極不正經的蝦碌日語兼左抄右抄的歌詞,寫盡了 80 年代末剛興起的日本文化,新生代男女愛情,以至香港人對 97 大限的恐懼,寥寥數句,落筆精彩。另一特別之處,則是它示範了歌詞只要抄得好,就是好歌詞,還故意幽了當時得令的張國榮和小虎隊一默。

說起來,第一首聽過的中森明菜,剛好就是張國榮的「第一次」。原曲是中森明菜的成名作「禁色」。

中森明菜「禁區」封面。

90 後打交道,常有感慨,挺羨慕他們的好日子。在他們成長階段,父母一般都買了電腦,而且屋苑鋪了光纖,隨便打開程式,連接網絡,便有大把途徑和資源去認識一首歌,或者一個歌手。更不用說後來有了智能手機,憑半句歌詞 Google 一下,就搜得出來了。

當然,跟再上一輩相比,80 後也曾是時代寵兒。借同學新買的 CD 自行燒錄,或平民價錢的 MP3 播放機,是非常後期的事情了,最初要免費聽歌,走在科技尖端的同學們各出奇謀,並且讓土炮手法口耳相傳。粗糙一點的,會用錄音帶錄下電台節目所播的歌,但一來需要定時收聽,二來錄出來的音樂總會有討厭的 DJ 間場,他們隨口說說的一句話,插在副歌旋律之間,在我們的錄音帶中起碼將重複上千遍,其罪孽之深重,做三世蒼蠅都不足以彌補。至於對音樂有點要求的同學,會用錄音帶重錄不同 CD 上的音樂,並按喜好排序。簡單來說,他們會花一整個下午,去錄一張屬於自己的混音室大碟。二次翻錄,音質雖不合格,但也是一種同儕間展露自己流行音樂領域之廣的途徑,風評不錯,效法者眾。印象中,我是因為這樣認識了梁漢文和宇多田光。

中森明菜「慢動作」封面。

而總有幾個富貴同學,他們的房間會有個精緻的 CD 櫃,擺滿了你沒聽過的歌手和沒聽過的歌,強烈招來羨慕妒忌與深切痛恨。不只是零用錢不夠用那麼簡單,是一張 CD 的售價實在不便宜,如今已很少人會買實體 CD,因此一直沒有漲價,都維持在一百多元水平。十多年前,同樣也是一百多元,但當年一個燒味飯只賣二十元,一對正版布面 Chuck Taylor 只是一百元。而找遍全香港都沒例外,日本歌手的 Album 總是特別貴,當時我不懂分水貨行貨,只知道 Made in Japan 就是貴,就是謝霆鋒、陳奕迅的兩三倍。

初中生省吃檢用,買波鞋、漫畫和唱片的日子持續了好幾年,那陣子女友也喜歡聽日文歌,雖則品味有好有壞,但這是我所欣賞的,買過一隻日本 CD 送給她,濱崎步還是 Morning 娘之類,其實自己也不捨得。她習慣聽電台 DJ 說日本潮流,我倒從來沒聽過,半桶水知識大部分是來自屋邨商場一家包羅萬有(即是垃垃雜雜)的精品店。它們賣高達模型、賣日本雜誌、賣波鞋、賣閃卡和零食,向初中生非法出租家用遊戲機,也有少量二手 CD 和質素極差的三級片。放學後,不用拍拖就喜歡躝街,跟補習班認識的朋友一起在那邊「打躉」,除了對潮流八卦能知道一點皮毛,以及釘滿耳環的女店員姐姐很漂亮。唔,其實只是個穿短裙染金髮的老泥妹。好像就沒有了,人生實在為此浪費太多光陰。當時同學們流行在屋邨商場「打躉」,不少人都像拜碼頭一樣擁有幾家相熟的店,可以打打機、看看漫畫。沒辦法,網吧收費不便宜,家中又未有網絡。

更重要的是,網絡上未有 YouTube 和維基百科。若然不在唱片店蒲一蒲,聽著屋邨潮童吹噓,或拿著日本雜誌打一整個下午書釘,實在無法填補那種對資訊匱乏的恐慌。想來,科技潮流變化迅速,也更令井底下的中學生畏懼,過了不久還五花八門的流行過 MD,現在已經塞不進 MacBook 的迷你 CD,以及 N 種不同制式的免費下載音樂。結果現在都不知所終了。除了有些名字烙在腦海中,就甚麼都沒剩。曾覺可惜,後來同樣又是科技推翻了我的想法,拯救了我的遺憾。因為現在一切都不用怕,都在雲端。

照道理,含著網絡時代鑰匙出生的下一代,他們應該比我更容易、更詳細地了解誰是中森明菜、松田聖子或中島美雪。但是,其實我也明白,他們已經對這些人沒興趣。雲端上的選擇太多,反而讓深入認識的意欲更少,你會刨根挖底地認識一個人、一件事,很多時候是因為當初得來不易。

中森明菜「沙棕色-沙漠-」封面。

前陣子剛復出的酒井法子來香港為演唱會做宣傳,本欲應邀去做訪問。旁邊好些二十出頭的小編輯聞言嘆氣,而我知道他們在想甚麼。(又是)不知名的過氣日本女星,這位怪叔叔的獨特口味。

可能我是零用錢不多,終日在屋邨商場「打躉」度日的孩子,長大之後我一直生怕自己錯過了哪個知名歌手,會讓別人覺得很沒見識。誰能想到時代變遷,在那些比我年輕的孩子眼中,他們不認識的人,就已經意味著對方過氣不知名,不屑一顧。成長際遇不同,我從來沒這份自信。

但在維基百科查探一下誰是酒井法子和中森明菜,並不是一件太困難的事情。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專欄作家、文藝雜誌主編。旅居台北多年,曾獲香港中文文學創作獎冠軍、青年文學獎等。已出版長篇小說包括「廢氣團」、「沼氣團」、「小霸王」、「赤神傳」及短篇集「紙烏鴉」、「獅人鳳」。

http://www.facebook.com/a38rede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