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更易餓到嬲?沒這回事

A+A-

一個人容易躁底,無外乎是脾氣太壞?其實更有可能,純粹是餓到嬲而已。牛津字典在今年加入的新字「Hangry」,正是形容這種複雜狀態。只是對科學家而言,這算不上甚麼驚天發現。

倫敦國王學院營養與食療學講師 Sophie Medlin 指出:「長久以來在科學上,我們都已認定飢餓使人煩躁。只是多得社交媒體這個神奇國度,為我們把『飢餓(Hungry)』與『憤怒(Angry)』這兩個字合而為一,讓我們知道這稱之為『餓到嬲(Hangry)』。」

為何會有這種反應?Medlin 解釋:「當我們血糖下降,體內的皮質醇和腎上腺素反會上升。兩者都是主宰『戰或逃』反應的荷爾蒙。」她指出,這些變化對大腦有所影響,因為由神經元分泌的神經肽,控制著大腦中的化學物質。「由於觸發飢餓的物質,與那些觸發怒氣及衝動行為的物質相同,這正是為何你會出現同樣的反應。」

相信大家都曾有過這種經驗,但在主流媒體的表述當中,餓到嬲的往往都是女性。很多相關報道的配圖,多是一名叫喊中或是壓力大的女性。隨著美國女子單板滑雪選手 Chloe Kim 在冬奧於 Twitter 發帖表示:「現在我正餓到嬲。(And now I’m getting hangry.)」這種「一餓就發瘋」的女性形象更是根深柢固。不過科學家斷言,這些都是誤解。

Medlin 強調:「任何人都有可能餓到嬲。或許就神經科學而言,它其實更易發生在男性身上。」她指出,雖然神經肽這種影響大腦的化學物質,「會受到雌激素的波動等因素影響,有些女性或會在生理期遭遇同類情況。」不過「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男性更易餓到嬲」,因為男性擁有較高水平的睾酮和較多的神經肽受體(receptor)。

歸根究柢,所謂的「餓瘋婦」可能只是另一種性別上的刻板印象,包括污名化那些表露感受的男性。曾因節食而餓到嬲的諧星 Jess Fostekew 表示:「或許這就是說,男性未能安心談及他們與飲食和飢餓之間的情感關係,也許這亦是大眾把『餓到嬲』這種人類共通情感,視為女性獨有的原因。」Medlin 認同:「任何人與食物都有著頗為複雜的關係。」

事實上,餓到嬲足以影響你的人際關際。2014 年一項研究顯示,血糖水平的高低,與夫婦的侵略性強弱有關。參與者要在代表其可惡配偶的巫毒娃娃上扎針,並讓他們通過耳機向配偶發出巨響,實驗團隊則在此期間量度他們的血糖水平。結果發現,「血糖水平較低的參與者會在巫毒娃娃上刺較多的針,並會用更大的聲量和更長的噪音轟炸配偶。」

既然餓到嬲如此可怕,我們又能如何避免?Medlin 認為:「這要視乎你還有多久才吃下一頓。理想的話,你所需要的是一些能夠稍為提高血糖水平、並能讓血糖維持在該水平的食物。所以一些帶鹹的碳水化合物類零食,會是你的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