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累成狗,「腦力」究竟用到何處?

A+A-
整天坐著,全身動的只有手指,為何還是這麼疲倦? 圖片來源:James Leynse/Corbis via Getty Images

沒有體力勞動,沒有日曬雨淋,但坐在公司一天,打字開會覆電郵,回家仍是累得像狗,躺在梳化不願動。這種精神疲憊從何而來?白領從不明白,專家也無從解釋。研究自控、動力和疲倦的多倫多大學心理學家 Michael Inzlicht 直言:「這是一個謎。」但精神倦怠人便容易出錯,工作效率低下,僱傭雙方皆輸。為了設計安全充實的工作環境,一些科學家嘗試找出「腦力」流失之謎,得出以下兩個主流假設:

假設一:自我耗盡(ego depletion)

這是說我們在一天內,用光體內的精神力量,亦即是有些人口中的意志力或自控力。當我們的意志力被耗盡,就會感到疲憊。這個假設合符直覺,但心理學家無法證實,最近的實驗亦無法找出這種影響。另有聲音質疑,這個假設在生理上不合理。有研究估計,一個在自控力中掙扎的勤奮大腦與一個休息中的大腦相比,或許勉強只多用一丁點能量。

網媒 VOX 的健康版記者 Julia Belluz 解釋,我們絕大部分熱量消耗,都用在維持心臟、大腦和其他器官運行上。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癡肥問題專家 Kevin Hall 亦指:「當被問及『鑽研數學難題時消耗的腦力,會比放空看電視時用得多嗎?』每個測量過的人都說『不會』。」換言之,這個假設只是建基於一種對能量消耗的錯誤直覺上,似乎無法解答疑問。

假設二:動力耗盡(running out motivation)

有別於假設一,這裡說的是當我們處理一項工作,要不努力集中精神,要不終於興趣全失,缺乏動機完成任務。我們對其他想要做的事的注意力,多於需要做的事,或是這種拉扯導致疲憊。英國一批研究人員早前邀請 100 名護士,在兩次 12 小時的輪班中,每隔一段時間就匯報感到有多疲倦,同時佩戴儀器監控勞動量,從中找出一些有關動機模型的證據。

平均來看,護士工作得愈久,感到愈疲乏,但研究人員發現勞動量與疲乏感並無關連。領導研究的蘇格蘭鴨巴甸大學心理學家 Derek Johnston 解釋:「對有些人而言,勞動就是疲勞。但對另一些人來說,那是種充電。」結果反而顯示,最不感到疲憊的護士對工作最有把握,並獲得最多回報。或許這些正面感覺提升了他們的動力,並改變他們對精力的看法。

Inzlicht 在數年前亦有類似發現。他與加拿大卡爾頓大學心理學家 Marina Milyavskaya 邀請約 160 名大學生參與實驗,在一星期內不斷以短訊形式,問他們當下的誘惑、慾望及在自控甚麼,是否感到筋疲力盡。「叫我們驚訝的是,預測疲勞的最大因素,並非有多努力,而是感到有多少誘惑。」Inzlicht 解釋:「如果你在趕工,但幾個網頁和 Twitter 同時開著,都會讓我們陷入誘惑。」這叫我們少了工作的動力,有可能因此叫人疲憊。

此外,Inzlicht 還認為或有一個跟進化有關的原因。「作為一個有機體,我們需要達成多個目標以求生存。」為了成為一個健康蓬勃的物種,人類不能只顧尋找食物或交配對象,又或是只尋求對生命的熱情,而是要全部做到。「時間有限,目標眾多,我們便要一種警示機制,提醒自己『別再做這件事了做別的吧』。」Inzlicht 相信,這種機制或就是疲勞。過去亦有研究發現,人們能輕易地被推動工作至超出自己心想的體能極限。換句話說,「俾啲掙扎」或許只會有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