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科技佔據時間,人類應如何抗衡?

A+A-
圖片來源:James Jiao/Shutterstock

現代人只要手上有電子設備,由工作、購物、日常繳費,到控制家居電器等大小事務幾乎都可以處理,本應有助節省更多時間,但事實卻是促使人們利用這些空閒時間,做愈來愈多的事。利物浦約翰摩爾斯大學時間心理學教授 Ruth Ogden、華沙 The Maria Grzegorzewska University 心理學助理教授 Joanna Witowska 及捷克科學院博士後研究員 Vanda Černohorská 近日就在學術平台 The Conversation 上撰文,分析科技如何奪走我們的時間,而我們又該如何調適。

她們訪問歐洲各地共 300 位受訪者,了解這些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使用數碼設備。調查顯示,人們希望避免生活中空閒下來,因此會在這些時間做不同的事,其中一些事如果沒有科技就無法做到。受訪者指出,過去等巴士、早上醒來、晚上躺在床上等待入睡都屬於「空洞」時間,現在可用大腦訓練應用程式、基於社交媒體內容建立他們的待辦事項或想做事項清單,以及用其他生活管理助手填滿。

觀察、想像及做白日夢的安靜時間,轉變為完成各種數碼任務。對許多人來說,只是吃晚餐、看電視或參加健身課程已經不夠。為避免浪費時間,人們會一邊進行這些活動,一邊上網瀏覽網頁以獲取更多資訊。

某些科技應用確實有助人們節省時間,例如網上銀行服務推出後,用戶不需要親身到銀行排隊辦理手續。但研究團隊發現,科技正在促成更密集的生活形式,但人們利用網上活動打發空閒時間後卻不滿足,反而常常會感到內疚、羞恥及後悔,因他們認為網上活動不如現實活動真實及有價值。

科技改變人們如何利用空閒時間,也令人工作更為繁重。只要有電子設備及網絡,就隨時隨地都可以工作模糊了工作時間及個人時間之間的界線。在電子郵件及網上會議普及前,人們只會用電話及信件溝通、親身前往不同的地方開會。現在科技通訊便利,上班族無時無刻都在回覆電郵及開會,工作的強度及往來頻繁程度遠比以往高。

研究團隊提出,要擺脫用任務來填滿時間的習慣,必須先接受「無所事事」也無不可。在工作環境中,僱主及員工需要營造一個讓「離線」(Disconnection)成為常態的環境。法國意大利等國更已為離線權立法,賦予員工不必在工時之外與公司保持聯繫的權利,並有權拒絕將工作帶回家。團隊甚至認為科技本身也可能是奪回時間的關鍵,像利用智能手錶提醒用戶停止工作,因已超過合約規定的工作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