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摘】舊時好玩:校服

A+A-
圖片來源:Post Staff Photographer/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via Getty Images
文:劉天賜

香港的學校,由幼稚園起至中學都規定學生穿校服,謂之整齊劃一。校服多分冬夏兩季,冬季都穿裇衫、西褲、西裙,或加上外套西裝,打領結,要穿皮鞋。有些女校,仍然提倡穿中國(改良)的旗袍。這些打扮,源於很尊重「讀書人」,自少便教導穿著有體面的服裝。英國本土原是非常守舊作風的土地,穿著以表明階級,十分講究。是否流行款式,則不是主旋律了。

這種「英式作風」值得保留。中國國內,多數學生都穿「運動服」、失去了「準紳士、準淑女」的心理功夫。記憶中,自少穿起校服,結上校呔,人便立得直直了。這是衣服對人的行為儀態的心理影響。猶如士兵,穿上軍服,心理上、行為上頓時改變成軍士、戰士了(員警及其他的紀律部隊也是一樣的)。運動服沒有這種神秘的力量,反而,文革時的「紅衛兵」、「小紅巾」卻有「制服」的心理導向也。

舊時香港,各校對於「校譽」非常重視,恐怕社會冠以「校店」、「飛仔溫床」等壞名號。是故,校長、訓導主任等人,每朝都站在學校大門檢查返學學生的儀態、髮飾、服裝、鞋子等等。如男生頭髮過長,蓋過衣領,則趕去修剪才可返學。女生的裙子不可以「迷你」、過短也受驅逐。至於「不分年紀」(扮飛仔、飛女)皆一律不允許的。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很多愛好時髦的年輕人,自有辦法對付。男生把校章用「啪鈕」釘好,放學便解除校章(不是學生身份了)聯群結隊遊玩。女生把長可及膝的校裙改成迷你裙,把紥好的頭髮放下來,加入其他女友去「蒲」可也。可變更的校服,使到校長、訓導主任等瞠自結舌,真是奈他們不何也。

曾幾何時,有一段時期,是全港取消穿校服的。這是「四日一天供水」的淒涼日子呀!那時,大陸尚未供水,淡水湖未啟,港人的水荒問題嚴重。政府限制用水,4 天一供,數小時而已。為了節省用水洗衣服,所有學校皆取消穿著校服上課條例。各學生都可以穿任何衣服上學。這是開埠以來首次。當年,我唸四、五年級小學,看見五顏六色衣服上堂,真是奇觀了,位位孩子心花怒放,穿了「出街」衣服上學。忘記了四日供水數小時的危急關頭了。

很多少年都不喜校服,心理因素佔多。以為人家看不起自己的「校方」。我自少便喜愛校服,有一種歸屬感,屬於一個團體,不再是烏合之眾,遊兵散勇。討厭校服的人,其實恐怕「失威」,因為社會上實行「精英教育制度」。小學會考,按成績篩選精英入讀政府開辦的中學,或者教會辦的名校,令到其他的學校成為「二等或三四等」學校。這些挑取英才的計劃,很多考試不順利的學生自然進入了「二三等」中學。他們對自己的學校,不會有濃厚歸屬感,一是自慚形穢,一是不敢大大聲公開自己學校名稱,怕別人看扁!後來,再分成「五級」制,第一級的學校成了名校,「放個屁」都是香的。稍次者,被譏為「學店」,也有「乜記物記」之稱了。

「次等學校」全失了老師、學生、校友的認同和支持,猶如開所商店,不牟利時,「執筆」好了。校服?還有誰人感到歸屬?

後來,學校分等級取消了,但是,名校出名生,考公開試必勝之心理仍保留在某些「怪獸家長」心目中呢!

某次,我參加朋友的喪禮,見到一班穿同一校服、結同一校呔,在禮儀中高唱校歌的老人們。死者的「壽衣」,亦是該校的校服!上台講死者歷史的內容,也講他在校的軼事。這班老同學位位 60 以上,都以母校為榮,看來並不因為只是名校,不是如此簡單!一定是這學校教育他們位位成才,也是陪伴住他們成長。這一段由 12 歲至 19 歲、20 歲的感情,是人生中最難忘記的時刻。他們穿著當年的校服,唱頌當年的校歌,就是懷念人生黃金時段的生活和友誼呀!

一套校服,便令到人回到不能忘記的時代,永遠的歸屬地,永遠的記憶裡。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