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修例風波一年,始作俑者林鄭至今竟可趾高氣揚地說「特區政府和議員都要汲取教訓」,明明最需要反思問責的人是她,卻可擺出一副事不關己的模樣,把香港弄得滿城風雨,全部持分者都不滿。她其實就是最經典的庸才領導,再不撤換,等於把香港推向死亡的深淵。歷任特首中,何以林鄭的破壞力是核彈級?因為她的精英主義心態最嚴重,自以為是全香港最打得,但實質能力平庸到不行,理想與現實之間落差大,所作決定便會帶來災難級後果。看看以下平庸領導的特質,全中:
1. 諉過於人
- 從不認錯,不會為其個人錯誤而承擔責任
- 反送中風波引發香港翻天覆地的變化,林鄭由一開始就無限放大其「同理心」,不惜代價以送中條例要把陳同佳繩之於法,即使商界有保留,條文粗疏,她也目空一切反對意見,還向中央投訴,歸咎於建制派以至當時的中聯辦主任王志民不落力推銷和不團結,結果中央於 2019 年 4 月底拍板全力支持,整個建制派錯判形勢,引發 6 月 9 日起一連串過百萬人的遊行。林鄭死不認錯,甚至認同用直升機把建制議員送進立法會投票的愚笨方法。
2. 自私
- 常以「我」行先,有權用盡
- 據了解,林鄭歷經反送中風波中,曾有半年時間大失方寸,不知怎樣處理局勢,表現故作謙虛,沒甚主見,但自今年年初開始,即故態復萌,好打得氣場過之而無不及。二月中香港爆發疫情,「蘋果日報」曾披露特首辦給中央提交的抗疫工作報告,把醫護打成「借機鬧事」的激進反修例分子,明言抗疫是在立法會前難得「可扭轉形勢」的契機。即在她心目中,市民性命非首要,最重要是保住她的特首之位;其後疫情緩和,又借「限聚令」打壓市民言論和集會自由。
3. 尖酸刻薄
- 在眾人面前羞辱、貶損他人
- 消息指,林鄭每次出席公開場合,若要致辭,必會要求主辦方預先提交講稿,以便自己的講稿「更勝他人」或反駁他人立場。2018 年一次教育研討會上,前教改推手梁錦松提出「考試成績非一切」,大學收生標準應全面檢視能力和個人興趣。怎料,林鄭當場「狠摑」主人家,她用自己做例子,若果當年升讀大學時需要體藝經驗,即使自己是「擅長考試的高材生」,也難以升讀香港大學。明顯她常以「學霸」自居,對於社會上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的成功人士,她是看不起的。最經典例子就是只有小學學歷的誠哥,在慈山寺開光大典上,傳媒均拍到林鄭的肢體語言冷淡,對 90 多歲的長者毫無恭敬之心,據聞誠哥派 10 億元支援中小企,效率驚人,林鄭沒有半點感激,反而後來政府學足誠哥派錢方法,林鄭撲出來領功,當是自己的原創。
4. 無能及不稱職
- 做最壞的決定,帶來災難後續
- 林鄭在位政府 30 多年,步上特首至高位,即做了一個最壞的決定,選了一個最差的方案,以滿足自己的「同理心作祟」,結果把香港推向無法挽回的深淵。「無能」也不足以形容她的破壞力。
5. 不思進取
- 解決問題時只找容易方法,轉移視線
- 林鄭過去在不同崗位上,「虎頭蛇尾」的例子實在太多,包括「一筆過撥款」弄至社福界天怒人怨;打擊僭建措施除了幫了梁振英選上特首,沒有甚麼實效;九龍東「起動」後沒有騰飛;最過分是,陳同佳至今逍遙法外。她為了建「政績」,不問解決問題實效,反而埋下多個炸彈。
平庸領導帶來的問題
往往讓事情難上加難,局面雪上加霜。
- 等候上級批示才行動
- 經常需要「好消息」來自我感覺良好
- 誤把倔強當堅強
- 不惜一切要贏,「勝饑渴」
- 徒勞無功
- 能力位置錯配,根本應付不來
- 分心失焦點
- 自覺是受害人
- 感到不安,未能表達真心意見
- 不會從錯誤中學習
當你的領導是個庸才,不能從他們身上學習,無法欣賞他們,便會萌生去意。
- 73% 員工需花費大量時間解決高層引起的問題
- 70% 員工的工作投入度受其管理層影響
拒絕平庸文化
要在大海航行,領導除了要靈活和堅韌,最重要是倡導問責文化;要維持組織的問責性,必須正視「平庸行為」,必要時進行大刀闊斧的改變。
高層領導要創造文化,為組織定方向,有必要建立榜樣,讓下一級主管有章可循。
—— Vince Molinaro(2020), Accountable Le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