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康宇:疫情、工作與精神健康(附上研究問卷)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自去年 12 月疫情爆發開始,全球數以億計人口的生活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經濟活動停頓,同時亦為人們的工作模式帶來改變。以香港為例,由於「禁酒令」、「隔離令」等防疫政策,部分餐飲業僱員大幅減少工作時數,甚至被迫長期放無薪假,其他行業亦需要改為在家遙距工作等等。

過去已經有學術文獻指出,減少社交等生活方式的改變,有可能會為大眾的精神健康(well-being)帶來不良影響。隨著隔離政策的持續,這些問題在社會中逐漸浮現。相信讀者都會同意,個人的精神健康,不單止是個人的問題:例如某人因為失業而引起的情緒問題,會直接影響到伴侶以及家人的精神狀態。現時各國政府因應疫情爆發所發出的現金補助,雖然能夠為基層市民提供生活保障,亦可能有助疫情後經濟活動的復甦,但這些政策對於大眾的精神健康是遠遠不夠。

因為失業會對人的精神健康做成損害,是參與義工服務或者其他社交活動無法彌補的。工作可令人的生活變得有規律、擴闊社交圈子、給予個人身份認同、令人感覺到自我價值等等,失業則令人同時失去工作當中一切的好處。

由於各國當務之急是控制疫症,社會各界還未充份檢討疫情對於社會及經濟方面的影響。有見及此,包括筆者在內的一個英國劍橋大學研究團隊,正在收集一些關於是次疫情對於工作質量影響的研究數據。

這個研究將會是全球首個針對疫情下的工作實況分析,我們希望以香港為案例,透過比較疫情爆發前(例如 2019 年 12 月時)的情況,了解這段時間內,港人的工時及工作模式等改變,以及這些改變對個人精神健康的影響。

透個填寫一份 10 分鐘、不記名的問卷,我們希望在第一階段能收集來自全港各行各業、約3000 人的數據,以協助了解在疫症下打工仔女的真實情況,但現在參與人數不足目標一成。現在附上問卷的中英文連結,希望讀者能夠多多支持:

中文版:https://cambridge.eu.qualtrics.com/jfe/form/SV_bmFOkJlXloCqJEN

英文版:https://cambridge.eu.qualtrics.com/jfe/form/SV_5btF1TO2Dk4jNWJ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作者為英國劍橋大學社會學博士。曾於香港任職媒體公司及公關部門,對創意經濟發展略知一二。熱愛香港文化,深信香港能成為亞洲最有文化實力的國際大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