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華武:施政報告只玩政治 「碳」為觀止

A+A-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於 25 日發表施政報告。 圖片來源:路透社

特區政府新出爐的施政報告,窮得只剩下政治計算,在環境保育、創科發展等重要議題上,卻看不出絲毫誠意,在疫情下半場仍短視地尋求經濟利益,欠缺長遠部署,為香港進一步落後佈下伏線。

今年施政報告雖有提到「邁向碳中和」,但就空喊口號,未有制定減碳路線圖,也未有制定綠色標準。環保組織「地球之友」提醒,全球有迫切需要在 2030 年前減少 45% 全球碳排放量,而香港早年所訂立、於 2030 年達到 26% 至 36% 的減排目標並不足夠,需採取積極行動,阻止即將失控的全球暖化大災難。

除此以外,政府提倡多年的一系列環保法案仍未落實,如垃圾徵費、生產者責任計劃、電子道路收費,未有把社會成本私營化,更遑論一些團體所倡議的溫室氣體排放企業徵稅,草草把責任丟給立法會。

從 ESG(環境、社會、企業管治)角度,這份報告唯一比較有看點的,是未發生的疑似空頭支票,「未來一年,環境局計劃推出廢物管理長遠策略藍圖、本港首份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等,為停售傳統燃油私家車籌劃目標及更新『香港清新空氣藍圖』」。因為未發生,所以有憧憬,但你懂的,沒有希望也就沒有失望。

無恥的是,林鄭形容香港的創科發展可說是「生機勃勃」,甚至說「有人形容是開啟了創科的黃金時代」,但真相不證自明。香港創科根本寸草不生,在亞洲四小龍之中名落孫山。論人才,香港沒有像台灣的 IT 大臣唐鳳般破格和創新;論產業,香港沒有像南韓和台灣等世界前沿的電子技術;論投資,港府的創新及科技基金只敢「跟投」,不像新加坡淡馬錫(Temasek)已設有專投科創的基金。

客觀而言,香港唯一比較有可能發展的,理應是搞綠色金融中心,有遠見的管治班子,應一方面鼓勵企業和發行人搞綠色債券,另一方面借力金管局、港交所、積金局等平台,加強監管和為旗下自家產品引入 ESG 元素,在公眾層面做好推廣和普及工作。

這份施政報告,從 ESG 層面作評估,絕不合格。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佬。從事過公共政策、科網、金融、媒體相關工作,近年轉型專注於 ESG 領域,成為全球首批特許 ESG 分析員,不時也文也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