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yashi:誰要投票,投誰的票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香港又到了立法會選舉的季節,遍地街站湧現,一堆大媽義工派傳單。然而今年的氣氛異常冷淡,與兩年前的區議會選舉形成強烈對比。主要原因恐怕不需要多解釋,一堆爛生果餵到面前,不想吃都是人之常情。

在變得毫無意義的投票遊戲裡,許多人表示興趣缺缺,討論方向變成究竟是「廢票」、「白票」、還是「不投票」的好。於是政府官員和建制派要員連續警告大家,呼籲他人投白票或廢票有機會違反「國安法」,要大家準時投票。因為投票率雖然可以事後自由操作,但麻煩的事愈少愈好。

筆者想起初中一段往事,當時還有一科名叫「經濟與公共事務」,現今已經被取消,雖然在朝令夕改的香港教育制度而言,並沒有甚麼不可思議。教授內容顧名思義是關於香港經濟產業和政府制度之類,算是「通識」的低階版本。有一個課程專題是關於投票,當時我跟老師在堂上爭論「投票是否公民義務」。

當時的我認為投票是義務 —— 這也是課本上的說法,因為在實行代議政制的民主社會中,代議士需要公民授權,如果公民不參與投票,即等同逃避責任。相反,老師認為政府廣告是誤人子弟,投票應該是權利,而非義務。因為民主社會中的個人有選擇的權利,投哪一個候選人是選擇,而不投票本身也是一種選擇。現在回想起來,這個老師的意見其實相當激進,竟然會在課堂上公然反對課本的論述,更加願意與初中生辯論。

記憶中,這場辯論是不了了之的,始終不是功課,初中的考試也不會要求批判思考,加上當時的香港並沒有需要即時回答這個問題的迫切性。如今想起來,我們二人的論點都有一個共同的前設:香港是一個公民社會,而且議會政治基於民主制度正常運行。首要的問題恐怕不是應不應該投票,而是香港到底是否一個「公民社會」。

以當時 2000 年代初的香港語境而言,也許可以有多於一個角度回答這個問題。剛剛經歷主權移交的香港,在各方面都處於十分微妙的平衡狀態。但時移世易,當「公民社會」變成一個笑話,「公民」就是個謊言。既然「公民社會的權利」成為偽命題,那麼所謂「投票義務」的討論自然不存在。如果今天重遇那位老師,筆者相信我們可以達成共識。

最後,為免勞煩國安,在此聲明本文章不構成任何投票取向的勸誘,只不過那天大家不一定有空就是。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