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醫學期刊:寂寞是一場公共衛生危機

A+A-
圖片來源:Krisztian Bocsi/Bloomberg via GettyImages

由年底的聖誕、除夕,再到 2 月 14 日的情人節,節慶一個接一個,能夠跟摯愛一起過固然是幸福美滿,可是對某些人來講,每逢佳節卻是倍感寂寞。今年 2 月,醫學界權威期刊「英國醫學雜誌」就發表編輯評論,形容寂寞已經成為一場公共衛生危機,需要各界正視。

「英國醫學雜誌」警告,孤獨不單令個體,也令社會付上沉重代價,應該推上政治議程。在整場 COVID-19 疫症中,各國政府推出一連串的公共衛生和社交措施政策,過程中人們明白到社會資本對健康和個人福祉的重要性。隨著各國抗疫走進新階段,大舉撤銷或削減社交限制,我們也是時候投放更大的心力,反思如何建構社群聯繫,包括進行更多實證為本的項目,應對人心的孤寂,尤其是幫助社會中最邊緣弱勢的人。

這個月,「英國醫學雜誌」刊登了一篇研究,宏觀、有系統地分析由 2000 年到 2019 年 113 個國家或地區的人民中,孤獨感的普遍程度。成人來說,北歐地區普遍孤獨感最低,東歐最高;青少年的話,東南亞最低,東地中海地區最高。除了有地區分野,年齡也會影響孤寂感的強弱,例如東歐剛剛成年的一群,約 5.9% 到 9.4% 人感到孤寂,不過老年人的話,比例高達 18.7% 到 24.2%。團隊認為未來有必要再研究年齡及地區與孤獨感之間的因果關係。

研究團隊也提到,未來要發展出統一的量度方式去比較出各國情況,而且要加緊收集中低收入國家的數據。「英國醫學雜誌」編輯認為,論文可作為疫情之前的基準數據,讓學者觀察疫情前後的變化,再找出公共衛生層面的解決方法。而在疫情期間,確實有其他研究勾勒出有甚麼因素可能加強人的孤獨感,例如貧窮、身心健康問題,缺乏社區聯繫以及長期獨居。編輯指,接下來要研究各地人民孤獨感的強弱和影響。

過去,不少人認為孤獨在年老人之間更普遍,但這次疫情提醒我們,每一個年齡層都會為寂寞所困擾。政府制訂相應的公共衛生政策時,應該採用「人生旅程」(life course)模式,針對不同成長階段作出回應。而且孤寂感其實有不同種類,例行有情緒性、有社會性,也有生存危機性(existential),而且出現頻率也截然不同,有恆常、有間中,也有偶爾的。專家要掌握個人的切身經歷,以及其背後的社會聯繫,才可以作出適當的醫學介入。政府一方就要搜集更多數據作宏觀規劃。

以公共衛生角度切入社會各人的孤寂問題,即是要正面撼動一些社會結構因素,例如貧窮、教育、交通、分配不均和房屋問題。政府要正視孤寂感對個人、社會,乃至經濟帶來的傷害,讓人更易與社區產生聯繫,要改善工作環境,要提供機會讓人建立互信和社會資本。同時,社會要保護受影響的人,提高大眾意識,對抗刻板形象,推廣社群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