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培育過無數革命和改革志士,太平天國的干王洪仁玕,可算是備受忽視的一位。有別於其他太平軍領導層,洪仁玕雖則是洪秀全最早信徒,但曾經在香港接受基督教神學訓練、任教英華書院,重投太平天國後負責總理朝政,憑藉在港習得的西方知識,提出領先時代的改革中國方案「資政新篇」。
香港開埠 10 年,維多利亞城雲集商人、罪犯與逃避戰亂的中國難民,其中也有活躍的傳教士圈子,33 歲瑞典傳教士韓山文(Theodor Hamberg)是其中一員。韓山文是首位精通客家話的歐洲人,一心想中國人臣服基督之下,當年他通過教友認識了 30 歲客家人洪仁玕。
起初,韓山文只覺得洪仁玕滿口怪論,直到報章報道太平天國叛軍破陷南京,他才搞清楚來龍去脈 —— 洪仁玕不但是太平天國建國者洪秀全族弟,當洪秀全自認上帝幼子、創立拜上帝會時,洪仁玕還是首兩位信徒之一,長期與洪秀全並肩作戰,直到金田起義後失散,洪仁玕才因逃避清兵追捕而流落香港。
1853 年洪仁玕接受韓山文洗禮,學習路德宗教義,同時向韓山文講述洪秀全事蹟,翌年韓山文據此在香港出版著作「洪秀全的異夢與廣西起義的由來」(The Visions of Hung-Siu-tshuen, and Origin of the Kwang-si Insurrection),為世界首部介紹太平天國的外文著作。韓山文滿腔熱血想要說服外國讀者,太平天國信奉與基督教同樣的上帝,還把出書盈利捐給洪仁玕,資助他潛入天京與洪秀全會合,藉以糾正太平天國的神學基礎。只可惜洪仁玕無法穿過清兵防線,從上海折返香港後,卻得悉韓山文死於痢疾,終年 35 歲。
憑藉與韓山文的深厚友誼,洪仁玕很快在傳教士圈子找到新工作,並認識在港第二位恩人理雅各(James Legge)。身為蘇格蘭漢學家兼傳教士的理雅各,名氣遠超韓山文,洪仁玕與他合作講道,又協助英譯儒學經典,甚至在理雅各主理的英華書院任教,主要向中國基督徒講授中國歷史與文學。
理雅各既喜歡亦器重洪仁玕,讚賞他為「我所認識最和藹可親、最多才多藝的中國人」,但他對太平天國的事業興趣缺缺,斷定洪秀全詮釋的那套不是基督教,多番勸導洪仁玕專心在港傳道進修。洪仁玕亦韜光養晦,講道時隻字不提洪秀全,通過書本吸收外國政治經濟、軍事科學知識,不但見證英國統治下的香港井然有序,還憑藉流通的消息掌握世界局勢發展。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1858 年趁著理雅各回國探親,洪仁玕秘密離港,千辛萬苦潛入天京。當時太平天國經歷過領導層內訌的「天京事變」,東王、北王及燕王被殺,翼王石達開負氣出走,全國上下人心渙散。洪秀全與洪仁玕重逢後欣喜若狂,僅兩個星期便冊封洪仁玕為干王,負責總理朝政,以解決領導層危機,地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洪仁玕在港的歷練,使其眼界在叛軍中無出其右。1859 年他提出治國綱領「資政新篇」,為中國史上首份具備全球視野的改革方案,提倡放棄朝貢制度改行平等外交,與外國接洽時放棄「蠻夷戎狄」的蔑稱,文書語言改用「照會、交好、通和、親愛」,提出只有「內修國政,外示信義」才能得到國際尊重。
他整理自己在香港的見識,指出世界最富強國家都信奉基督新教,把學習英國健全法律體制視為要務,還特別看重專利權,以使「他人仿造,罪而罰之」;要獎勵實業家發明器械,學習洋人建造汽船、鋪設鐵路、建設分級的公路網,確保貨物流通;民間商人獲准興辦銀行、發行便攜的紙幣、設立西式保險公司以保障人民身家財產;地方要發行日報、各省要發行月刊,報道全國上下重要時事和商品價值走勢。
雖則洪仁玕在書中讚賞美國民主,但其構思的卻是神權國度,奉基督教聖三一論為「國之上寶」,背離洪秀全的主張。其中宗教肩負慈善責任,以建立基督教式的慈善機構,扶助孤兒、殘疾人士及貧苦大眾,顯然是受香港傳教士的工作啟發。
「叛軍中唯一認識真理的人」
「資政新篇」的英譯節錄後來也傳至西方,這或許是洪仁玕意料中事。他在書中刻意著墨與理雅各、韓山文等傳教士的友誼,其善意與清廷對西方的敵意形成鮮明對比,令國際傳教界大為振奮,多份傳教刊物都報道有基督徒躋身中國未來權力核心,並簡述洪仁玕的生平事蹟。理雅各也為洪仁玕說話,稱其為叛軍中「唯一真正認識真理的人」,離港初衷就是「糾正叛軍的宗教錯誤」,建議「走與洋人和解的路線」。
洪仁玕相當善用在港關係,展現靈活外交手腕,多次招待傳教士到天京參觀,成功左右西方輿論,又多次與駐上海的外國領事交涉。然而,洪仁玕無功受祿而攀上權力巔峰,卻使得朝中上下不服氣,施政受到多項掣肘,後來雖然提出「圍魏救趙」戰略,成功為天京解圍,稍為鞏固朝中地位,但終究未能扭轉太平天國敗局,以致「資政新篇」改革無從實踐。
1861 年洪仁玕領兵戰敗而歸,朝中權力再被削弱,天王又頒佈詔旨重申世上沒有聖靈,「聖三一」所代表的只有上帝、耶穌基督與天王本人;洪仁玕同時受到傳教士施壓,要求糾正其族兄的神學錯誤。事實證明,太平天國與西方基督教無法兼容,顧此失彼的洪仁玕開始對傳教士喪失耐性,反清文宣的漢民族仇恨愈加濃烈,宗教界甚至盛傳他精神失常,最終再沒有多少上海和香港傳教士為太平天國說好話。
1864 年天王病逝,曾國藩湘軍攻陷天京,見人即殺、見屋即燒、見財即搶。當時洪仁玕不在天京,大可以棄甲潛逃,但他反而趕到浙江湖州扶難,保護幼天王往逃亡。最終在江西遭遇清軍夜襲,在南昌以文天祥自況後,被凌遲處死。清廷經歷太平天國重挫後,有官員推行洋務運動救國,但改革幅度與洪仁玕的「資政新篇」相比,可謂相形見拙。
資料來源
- May Holdsworth and Christopher Munn (ed.), Dictionary of Hong Kong Biography,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12
- 普拉特(Stephen R. Platt)著,黃中憲譯:「太平天國之秋」(Autumn in the Heavenly Kingdom: China, the West, and the Epic Story of the Taiping Civil War)台北:衛城出版,2013
- 許翼心、方志欽編:「香港文化歷史名人傳略」香港:名流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