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詩敏:流淌於血液的熱愛

A+A-
圖片來源:Hong Kong Softball Association 香港壘球總會/Facebook

我很喜歡也慶幸待於體育的圈子,或許是物以類聚吧,身邊有很多為夢想努力的同路人,聽著大家的故事,猶如當你很想大口灌下可樂,喝進去後,氣泡在喉頭跳動得痛快,給你再呷一口的衝動。

最近感受到的可樂氣泡,來自香港女子壘球界的朋友。

本身認識好一些打壘球的友人,新認識的有前港隊隊長古靄雨,她跟我分享了一些女子壘球隊的故事。

阿雨在 2018 年亞運後便正式退役,翌年返回壘球總會工作,擔任推廣一職。雖然是隔空說著壘球的事,但其聲線的積極和雀躍,也訴說著這位退役隊長對此項運動仍然熱愛。

香港很多運動都沒有職業制,也有許多業餘身份的運動員,即是說,他們的運動水平達到代表隊的程度,但也是工作、生活和運動多線兼顧。

壘球也是其中一項。現時的香港女子隊人腳大概 20 多人,年齡介乎 19 到 40 歲,平均年齡 20 多,而 30 多歲的都算「年長級」了。我們都知道,年紀有異,但熱血無分高低。她們為了壘球,一星期可以在球場上練上 3 天,再加 1 天體能課,這都是基本;有時晚上練球可以到 12 點。場地有限,她們主要在天光道壘球總會和石硤尾水庫球場練習。

我記得以往跟另一位壘球隊朋友聊著,我說有機會看看她們打球,她當然歡迎,外加一句提醒:「不過好多蚊㗎喎。」這個我不意外,倒是辛苦了她們。大概每個選擇,都有辣有唔辣,食得鹹魚就要抵得渴;決定了,就只得硬著頭皮吧。

除了一眾女將,壘球隊中的明星,少不了教練大島田先生。這位由日本來到香港工作的教練,在媒體上時有曝光,現時也是位 YouTuber,有留意體育新聞的讀者們,或者都有聽過他的名字。據說,他是帶隊和教波相當認真和嚴厲的教練,執教代表隊約 12 年,一步步帶領及見證香港女子壘球的成長。

他對壘球的「瘋」,也不需質疑了。經典例子,他曾前往電視台參加遊戲節目「決戰一分鐘」,目標是贏取 100 萬帶領女子隊到日本集訓,最終在挑戰第 9 個價值 50 萬的遊戲時失敗。儘管如此,他亦成功奪得個人賽最高金額 25 萬元。而為了教波,大島田先生亦轉過好幾份工作。

日本人的態度,眾所周知。我問阿雨,這位日本教練有沒有教曉你們甚麼精神?阿雨說:「好多事情都要感恩吧。」在大島田先生的教導下,球員們離開球場都要鞠躬,也要認真抹波和球棍;要尊重球場,練球後,也要拖靚場地,防止用球場的下一隊人會受傷。球隊當然有分長輩後輩,但別以為有後輩幫手拎東西,前輩只需享受,她們也要肩負起「捱鬧」的責任。

多年來的堅持和努力,換來進步及成長;現時隊中也有十多位球員在「隊際運動五年發展計劃」下,需要達到最少每星期 10 小時的練習時數要求,方可獲得資助。這支香港壘球隊,正在衝擊著第 2 次參與亞運的機會。有消息指原訂今年舉行的杭州亞運可能延期,但球隊的立場是,因為這不是能控制的事情,所以暫無理會,並會繼續努力練習。

香港壘球女將們為熱愛的運動拼盡全力,她們是香港運動員其中一面的寫照,同樣頂著非職業身份去為運動付出的人,還有很多。有些人覺得追夢很瘋狂,是的,過程可以很瘋狂,同時,我想,追夢對於夢想家而言,就如流淌於血液般理所當然。正如,你怎會挑戰呼吸的需要?

執筆這天,天氣突然轉涼。是夜筆者和隊友打了一場 floorball,清風送爽,入了數球;有來自瑞典、瑞士等的新球友參與下砥礪,遇強越強,是很好的學習和進步機會。回家後寫著阿雨分享的香港女子壘球隊故事(謝謝你阿雨!),我想跟她們說聲加油,也不禁想著我們球隊和運動又會如何走下去。當然,相比之下,我們仍在很早的發展階段,然而,有著同路人的榜樣和彼此的陪伴,未來縱是未知,也但願我們都精彩可期。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讀社會學的多棲體育人,媒體和企劃創作人,體育節目主持兼旁述、司儀,曾主持 2020 東京奧運直播和其他不同節目及活動;軟式曲棍球員,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碩士(媒體、文化及創意城市),亦從事文字工作,兼任講師;相信文字,忠於創作,熱衷於遊歷。帶著「漫遊者」的目光,跟大家用不同角度認識體育,也從體育走出去探看世界。

關於曾詩敏:www.tsangsm-vien.com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tsangsm.vi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