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後的移民潮,香港共同體的尺度重構

A+A-
圖片來源:HUI YT/Shutterstock
文:貝立棠
旅居倫敦的博士生

我們日常認識的世界地圖,其實是一幅政治地圖,本來屬於大自然的陸地和海洋,被不同國家以人工的國境邊界瓜分起來。在政治地理學中,有一個術語叫作「尺度重構」(rescaling),各國政權把大自然的土地,瓜分成國家領土,又建構出抽象的地理尺度,例如省、縣、市、村等,以方便管理。

在近代,有些學者探討全球化下,人才和資本跨境流動,如何令國家政治空間重構。例如尺度上推(upscaling),政府主動把部分權力交予跨國組織,把邊境制度壁壘掃除,方便資金流動;另外,還有尺度下推(downscaling),國家出現新的單位,如經濟特區,讓地方政府有更大彈性應對問題。

碩士畢業後,我就甚少接觸有關政治地理學的研究。可是,當移居英國後,對地理空間的感覺敏銳了。2019 年後的移民潮,就好像香港共同體的尺度重構。

我的意思是,這 2 年的發展令很多香港人,從一個狹小的城市解放開來了,真正走進了世界。

第 1 點是眼界。移民不單是個人的事,也是親朋戚友的事。從前,父母的焦點離不開九龍東,頂多加上一個將軍澳,但自從我移居英國之後,透過每天的視像通話,他們從我口中了解到另一個城市是怎樣的。然後,他們看新聞會留意英國,例如知道英國的罷工議題,後來也會主動找資料,沉迷移英港人的網上短片。

第 2 點是網絡。我和友人以往常常由牛頭角散步到九龍灣,每天的話題重重複複,講動漫、電影,以及中學同學的近況。從前聽到誰搬走了,誰置業了,會覺得很驚奇。當我移民後,我們通電話時,我在倫敦走路,他在香港,講的話題就變成哪位中學同學移民了,最近就發現有同學身在瑞典和澳洲。即使不是中產,都總有身邊的人到國外了。

第 3 點是文化體。既然眼界和網絡都超越了城市疆界,整個文化體都會自然地來一次尺度上推,跨越國境。香港人的書展,不單在灣仔會展了,在台北、倫敦、曼徹斯特、多倫多和溫哥華也有「五城書展」。在獨立網上書店,可以輕易訂到香港最新的書籍。另外,還有以香港為主題的電影節、學術會議、市集在外地展開。

近年,講到「尺度重構」,其中一個常被引用的例子是「大灣區」規劃,提及如何把香港在內的城市,模擬和塑造成一個新的經濟、文化、政治單位。可是 2019 年後,中港因疫情通關無期時,香港人以自己的雙腳投票,自行來一次「尺度重構」,當經驗擴大,就不會回頭。香港未必是世界級的城市,但香港人會是世界級的共同體。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