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詩敏:香港體育市場再熱鬧起來,為體育人「解渴」

A+A-
2022 年 9 月 24 日,國際足球友誼賽在香港大球場舉行,香港對緬甸。 圖片來源:Yu Chun Christopher Wong/Eurasia Sport Images/Getty Images

香港體育人,餓了。

週六晚,香港足球隊經歷逾 1,000 天的等待後,終於再迎來有觀眾入場的主場賽事。該晚港隊友賽緬甸,雖然互交白卷,但體育迷只要看看影片,或看有入場的朋友的社交媒體,聽聽主場球迷的打氣聲,也絕對感受到香港球迷對港隊的支持。

當晚入場人數為 12,264 人,據報比 3 年前主場亞洲盃外圍賽,對戰柬埔寨時入場入數多近一倍。「We are Hong Kong」的吶喊聲,大力揮動旗幟打氣,除了是香港球迷一貫的「勁揪」力量,大概或多或少也是對那種主場支持港足的「飢渴」。港足主教練安達臣明言,「全新的港足」是需要球迷支持的,希望可以有很多球迷入到香港大球場,看看這支全新風格的港隊,還有更進取的踢法如何。

香港球迷再次在香港大球場為港隊打氣,有港隊球員也久違,甚至是首次如此獻技。賽前球迷不惜在售票處排長龍買票,也響應呼籲穿起紅色球衣或上衣,為主隊製造紅海氣勢。主帥說得對,新的港足需要支持,需要球迷看見;球迷也真的餓了。

較早前,我們得悉香港羽毛球公開賽,礙於隔離措施與其他世界巡迴賽有異,再次未能舉行,是連續 3 年斷纜。2023 年世界龍舟錦標賽,也因現行訪港旅客檢疫及隔離安排仍較其他國家嚴格,將改由泰國舉辦。至於本來的另一年度盛事,香港馬拉松先取消,後稱延期至明年舉行,參賽人數及詳細安排待定,但賽事總算「失而復得」。疫情前的香港馬拉松,報名人數多年來超過 7 萬,及至上屆復辦只有 1.8 萬人左右。香港人,不是不喜歡運動;香港,也不是「體育沙漠」。當然,發展的細節又是另一個討論。但香港人也真的想念真正無拘無束的馬拉松了。

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也會在 11 月回歸了。香港欖球總會於香港金融大會堂為賽事敲響銅鑼,意味賽事回來了。不過因健康和安全理由,大球場的入座上限為 8 成半,即逾 3 萬名球迷可入場觀賽。此外,欖總屆時會執行防疫措施及相應獲批的計劃。看台座位 8 人或以下一組,可提供飲品,但食物供應不獲批准。參賽隊伍在港實施「氣泡管理」,採取閉環安排及核酸檢測。

與以往不同,今屆七欖可能欠缺像過去許多遊客,以及外隊球迷入場的嘉年華氣氛,也預料大部分會是本地觀眾。樂觀地看,七欖終於回來了,對球員及本地球迷而言都算正面。香港七欖名將姚錦成坦言,觀眾是他們的興奮藥,觀眾的支持,就是他們發揮全力,爭取佳績的力量。

是的,我們都準備好撐起港隊了。同時,宏觀地看,何時我們才能再見七欖獨一無二的瘋狂氣氛,或許只能接受仍需時間。

這幾年對於體育賽事每每無緣復見於香港,大家遺憾又惋惜,只望不要習以為常。最近,不時有朋友問起筆者,今年七欖,或是甚麼體育盛事有沒有我分。我當然也想念那些為七欖擔任活動司儀,或是入場拍攝節目的日子。如此歷歷在目,卻又好像很遙遠了,且看今年的緣分吧!

不過真的,像在之前的文章所言,最近體育的市場開始再熱鬧起來,筆者擔任司儀好,參與不同活動或企劃也好,確實感受到香港體育人的「飢渴」,還有興奮。我們真的是時候再起步了,香港需要這支強心針。

自從香港放寬入境檢疫安排至「0 + 3」後,大家一片雀躍,紛紛計劃外遊。據稱,有網上旅遊公司在 24 至 25 日週末期間的出境航班訂單數量,比上週同期增長近 400%。大家往外走之餘,我們也期待,體育盛事和體育迷重臨香江,希望這個城市,可以重新展示以體育招待來客的能耐。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讀社會學的多棲體育人,媒體和企劃創作人,體育節目主持兼旁述、司儀,曾主持 2020 東京奧運直播和其他不同節目及活動;軟式曲棍球員,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碩士(媒體、文化及創意城市),亦從事文字工作,兼任講師;相信文字,忠於創作,熱衷於遊歷。帶著「漫遊者」的目光,跟大家用不同角度認識體育,也從體育走出去探看世界。

關於曾詩敏:www.tsangsm-vien.com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tsangsm.vi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