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少年」和「中國」的奇葩組合

A+A-
香港特區教育局宣傳片「少年中國說」截圖。

香港特區教育局宣傳片「少年中國說」,引用並改編梁啟超的文章,卻引起普遍的嘲笑,教育局官員更發聲明譴責這些看出笑話的人,指責他們「網絡欺凌」拍攝這條短片的學生,超越社會道德底線。

誰能料到,網民口無遮攔的議論和訕笑,竟已上升到「社會道德底線」的程度了,不知這算不算今日香港的一種進步。

到底好笑的是甚麼呢?主要是拍片的學生無一例外都戴著口罩,無論是大合唱、做運動、耍太極、跳舞、擊鼓,尤其是吹奏樂器,橫笛直簫,竟然從口罩中穿過,而宣傳片中口口聲聲,似要震聾發聵地唸著「少年智則國智…… 少年強則國強……」的台詞,如此對比,如果拍片的人不是有意反諷的話,效果只能說是滑稽。

「少年中國說」是梁啟超一篇很出名的作品,是他在甲午戰爭之後為呼籲政治改革而寫,這時戊戌維新已經失敗,年輕的光緒皇帝已經被軟禁,這篇文中的「少年」,是一個政治立場的化身。

其實,中國皇權專制的「外儒內法」的傳統,與少年還是老年當政,沒有必然的邏輯關係,因為歷史上的暴君、讒臣、奸宦、酷吏之類作惡的時候,不一定都是中老年人,此一專制政治結構,其實是將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全部和稀泥一樣,混為一團,倒模推出。為甚麼?因為這套制度首先要打散、拆卸的是個人的人格,而支撐個人的有 兩大先決條件,就是自由和獨立 —— 這兩大因素,才是梁啟超論「少年中國說」的主旨。

但中國歷代的政治文化傳統,首先是沒有自由的概念,再者也不允許任何人獨立,不止女人要有三從,對男人的要求也一樣,「父要子亡,君要臣死」,都不可抗拒。甚麼廿四孝、弟子規,翻開看看,哪有一樣是合乎少年心性的?

但是西方文化具有自由和獨立的精神,而且實現到政治制度中,雖然過程也非常艱難,但是這種精神賦予到個人身上的時候,其實與年齡無關,無所謂「少年美國」,因為美國人無論甚麼年紀,還可以活得像 Kidult,而不是巨嬰。

因為信仰之中有對於人之初生的珍愛,天國屬於小孩子一樣的人,孩子是成年人的父親,孩童般的純真、勇敢、好奇等特質,就是生命力的核心,想像力、創造力,皆源於此。

但是在香港特區教育局的宣傳片中,小孩子、青少年的表現,完全是對成年人的指引和命令的反應,他們之中沒有人質疑,戴口罩唱歌、吹樂器是反常理、反人性的,即使在外表觀瞻上,也是極其可笑。當然,但凡表示疑慮的學生,肯定不會入選。

因此,由這些拍片的學生,蒙著口鼻大聲吶喊「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當然是令人目瞪口呆,沒有獨立和自由,少年,以及所有人,如何富、如何強呢?如果片中服從口罩令也能算是一種「智」的話,這個國家發生一切反智的統治現象,當然也毫不意外。

而拍片的人也很古惑地,將「少年獨立則國獨立」這一句刪掉了。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