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yashi:堂食龐克

A+A-
圖片來源:Blade Runner 劇照

最近重溫了 1982 年的 Blade Runner,這部超越時代的經典電影,不但定義了何謂「數碼龐克」,同時為過資本化的極權社會留下註腳。電影開首的情節,放在今天的香港,竟然格外地感觸。

城市的酸雨彷彿永不遏止,夏里遜福在路邊攤點了 4 個菜和 1 碗麵,廚師老頭卻用日語堅持一個人吃不完 4 個菜,2 個就好了。僵持了一會後,夏里遜福終於妥協下單,但當他剛剛開始吃,背後就出現 2 名警察,要把他帶走見長官。最後只好外賣自取,在警車上面完餐。

這一幕出奇地香港,在今天重拍的話,只需要修改些少背景設定:在一間侍應態度惡劣的茶餐廳,連大名鼎鼎的銀翼殺手都無法堂食,警察進入餐廳,把沒有掃描安心出行的他帶走。於是為了能夠尋找可以堂食的地方,夏里遜福一邊逃避警察飛天車的追捕,一邊反思堂食與外賣之間的概念界線。

某程度上,這樣的故事其實沒有偏離原本的主題太遠。「龐克」(Punk)的原意是反建制和反主流,由最初的音樂風格,發展成對一系列反文化(Anti-culture)思想潮流的概括。「數碼龐克」在這樣的背景下,原初邏輯也是反抗資本財團,以及其所控制的媒體產業,所以故事往往是反對大眾媒體,但推崇 DIY 式的駭客文化。

「數碼龐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由拒絕和推翻資本主義和主流媒體,發展到在資本世界中尋找新的生活模式。正如「挑戰者 1 號」(Ready Player One)中的主角自己成了綠洲的持有人,透過定期關伺服器的方式,強迫玩家們回到現實世界,建立在網絡世界以外的實在人際關係。被充滿媒體刺激的感官世界中,來自物理社會的實際接觸成為了反主流。

在相同的思路下,反抗極權政府的不合理防疫政策,當「堂食」本身竟然成為了一種犯罪,「堂食」就是一種反文化、一種抵抗建制的行動。如果反資本媒體是「數碼龐克」,那麼反高壓清零的就是「堂食龐克」了。

在「堂食龐克」的世界中,人類進食只可以使用外賣,聚餐只容許透過網上會議遙距進行,會形成社交接觸的堂食被徹底禁止。故事主角們一邊逃避防疫警察們的追捕,一邊爭取在物理世界聚餐和堂食的權利,人類的社交距離還有明天嗎?有興趣的人歡迎續寫。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