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障者福音:五大科技便利生活

A+A-

盲者得見、聾者得聞、癱瘓者得行走……以上不是宗教承諾,而是科學福音。據世界衛生署統計,全球約 10 億人患有至少一種殘疾。醫療負責減源,科技則能提供即時輔助。今日應用於殘疾人士的科技愈來愈科幻:智能機動裝甲、盲人眼鏡、字母手套、神經義肢等等。假以時日,殘疾將不再構成不便。

盲人感光眼鏡

全球共有 3900 萬盲人,而九成有感光能力,牛津大學神經科學家 Stephen Hicks 就據此研發「智能眼鏡」(Smart Glasses),加強光暗對比,讓盲人得以區分物件輪廓。不過,智能眼鏡重約 120 克,減重是普及條件。


智能機動裝甲

手腳得以協調,全靠腦部傳送神經訊息,癱瘓人士則因脊椎神經受損,下半身無法感應腦部訊號,因而不便行走。癱瘓人士只要穿上日本研發「混合輔助肢體」(HAL),「裝甲」就能透過皮膚接觸,接收大腦神經訊息,從而控制裝甲活動,即使癱瘓亦能行走,而且機械承托力強,義臂更能輕鬆提起三袋米。HAL 主要用於協助老年人活動以及醫院護理人員照顧患者,預期未來將大量投產。


霍金寫作技術

同樣是神經元疾病,運動神經元病(Motor Neurone Disease)影響近四十萬人(霍金是其中之一),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患者則有二百三十萬人。鑑於眼部及臉部神經元較能抵抗退化癥狀,譬如霍金就以臉頰肌肉操作機械溝通,美國科技公司 LC Technologies 就設計出一台用眼球控制的電腦。Eyegaze 外置鏡頭放出「近紅外光」(near-infrared LED),與患者眼球活動同步之後,就能偵測瞳孔與角膜之間的距離,亦即測量到視線移動,電腦再隨視線運作。研發者表示現已有 12 本書以此科技寫成。


聾啞盲人打字機

假如聾啞盲人海倫凱勒生於今日,大可用「字母手套」(dbGlove)玩手機?dbGlove 手套上各位置對應不同字母,感應器會將用家訊息傳送至手機或電腦,電腦反饋同樣通過感應品傳至用家手上,如此聾啞盲人便可操作手機。


電流操縱義肢

智能臂帶 Myo 技術將骨骼肌產生的電流以藍芽傳送至義肢,肢體殘疾人士就能更隨心操控機械義肢。研發公司 Thalmic 表示, Myo 技術毋須進行手術或皮膚適應,而且訊號比傳統電極方式更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