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皓昕:馬家輝「龍頭鳳尾」(一)——好久好久以前,在一個叫香港的地方

A+A-
圖片來源:新經典文化 facebook 專頁
圖片來源:新經典文化

不能說很愛讀馬家輝的散文,卻發現自己原來很愛讀他寫的小說。後知後覺是應該的,因為這才是他的第一本小說。磨劍三年,馬家輝終於兌現了他對自己和讀者的承諾,推出了香港三部曲之一 —— 「龍頭鳳尾」,英語書名就是 Once upon a time in Hong Kong

故事設在 1936 到 1945 年,抗戰前後,香港最動盪不安的時代。馬家輝卻沒有用典型的歷史小說套路,過份沉悶地把每件無關痛癢的歷史事件都一一列出。不,寫長篇小說要有巨大的野心,也需要有更大的匠心,引人入勝去寫,把故事娓娓道來。若看馬家輝的文章,不難留意他對「黑社會」一類雄性題材的特別偏愛(即使在他的訪問照中,似乎也特別鍾愛黑衫黑褲抽著一根煙的幫派打扮,活像從 90 年代寫實派的黑幫電影中走出來),是以他寫的年代小說,以當年的黑社會作題材,也是最合情合理的。

1936 到 1945 年,馬家輝把那個年代的城市氣味、聲音、街頭巷尾的光影氛圍,濃縮在一個「小混混一直往上打——從拉車小子一直混到堂口龍頭的發跡史」的故事上。近鏡是小人物陸南才,在大時代中從河石鎮逃難到廣州,再因為不忍在軍閥隊伍中服役而轉逃香港,在城市中掙扎求存,輾轉拜入黑幫門下成為人上人的血淚故事;中鏡是那個年代的香港,社團組織、嶺南軍閥、共產黨、國民黨、汪精衛、港英殖民政府等不同勢力的相互角力,想在香港島上獨攬大旗,你咬我我咬你的群魔亂舞;鏡頭拉遠一點,宏觀去看,才發現故事講的是一整個時代的淪陷。這不只是磚牆被日軍炮彈打個稀巴爛的那一種淪陷,而是美好的事情不復再,一種俱往矣的淪陷。這是風花雪月、醉生夢死又美好的年代隕歿的一次文史見證,也是馬家輝由始至終最心繫的「灣仔」的風俗變異,電車在軌道上繞啊繞的沿途風景。

  • 圖片來源:香港電車

以黑幫側寫時代歷史,聽起來已經很「教父」,也很「杜琪峯」,看報訪問得知,杜琪峯已購下了小說版權,準備把三部曲的第三部,也就是 1967 到 82 年,麥理浩時代的黑幫地盤爭鬥故事拍電影。然而一邊看這第一部曲,心裡除了疑問杜 Sir 到底要怎麼拍出來,也一直在疑問,這些如此入味的文字,馬家輝到底是怎麼寫出來?他在下筆前,到底做了多少資料搜集,訪問了多少個還沒有賣鹹鴨蛋的叔父去口述歷史,對香港島甚至整個廣州、嶺南地區有多廣的認識,腦海中對那個比他出生還早幾十年的年代,到底有多深厚的還原本事,才能夠把每一條街道、每一個人物,他們抽的每一根煙的味道都寫得如斯逼真?

(待續⋯⋯)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江皓昕,編劇,白羊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