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義繁多的德國行人交通燈

A+A-

撫心自問,大家天天走在路上,低頭望手機,舉頭看甚麼?相信絕大部份時間,你舉頭都只為望一望交通燈。

香港的行人交通燈,設計十年如一日,「紅公仔」和「綠公仔」的存在,只為教你何時停步何時走。但在德國多個城市,紅綠燈不僅用來指揮交通,從紀念城市歷史到爭取同性平權,不同故事和訊息,都可在紅綠交替的交通燈內找到。

德國魯爾區(Ruhr)曾以產煤聞名,區內礦場數以百計,幾千名礦工每天深入地底,開採煤礦維生。雖然這些已不復存,但區內城市杜伊斯堡(Duisburg )想到利用交通燈來保留這段歷史。地方報 Der Westen 在上周發起網上投票爭取讀者支持,把交通燈公仔換成礦工模樣,藉此「喚起本地人對魯爾區文化及生活的重視」。

魯爾區聯會發言人 Jens Hapke 對此喜聞樂見,他形容「礦工是此區過去工業活動的象徵,亦是一群可靠務實及把握機會的人」。雖然,根據當地法例,行人交通燈不得改變設計,但現時民調顯示,86% 讀者支持「用礦工公仔」,事情或會出現轉機。不過類似的情況,更早是在首都柏林出現。

在九十年代中期,經過柏林圍牆倒塌以及兩德統一,很多前東德人都感嘆,即使仍住同一間屋,卻似移民他鄉,因為故國的事物正逐漸消失,包括東德的交通燈公仔 Ampelmännchen。當時,設計師 Markus Heckhausen 發現,東德的行人交通燈較亮較好,卻被西德慣用款式取代,遂發起運動,爭取保留這個「戴帽的矮胖子」。

Markus Heckhausen 形容:「這關乎一段歷史的保留。歷史依然存在,只是不再位於前線。現時它象徵新的、統一後的柏林。」此後,Ampelmännchen 從交通燈的圖案,變成兩德分裂的文化遺物。Markus Heckhausen 創辦的公司 The AMPELMANN,更將這個交通燈公仔印製成水杯、T 裇、躺椅甚至香薰蠟燭等產品,深受外國遊客歡迎。

艾爾福特的交通燈公仔各有造型。圖片來源:The AMPELMANN

趣致的交通燈設計,在德國各地屢見不鮮。在中部城市艾爾福特(Erfurt),交通燈公仔擁有不同「造型」,包括麵包師傅、流浪漢、吃著雪糕及撐著傘的交通公仔;奧格斯堡(Augsburg )一間木偶劇院門外,交通燈的紅公仔和綠公仔,換成了知名木偶角色 Kasperl;緬恩斯(Mainz)以新的交通燈公仔設計,向 6 位當地知名的卡通人物致敬。

近年, 行人交通燈甚至成為政治及社會運動的平台。例如在 2015 年,慕尼黑為響應同志大遊行活動,將市中心部份行人交通燈的公仔,從普遍的男性圖案,換成女性、同性戀或跨性別身份的標誌。Markus Heckhausen 認為,這些改變都源自柏林的 Ampelmännchen。他直言:「在他之前,沒人在乎綠公仔是甚麼樣子。」

姑勿論這股風氣應歸功於誰,大眾確實因此比從前更留意交通燈的圖案,甚至因這小小的變動歡喜雀躍。德新社萊茵蘭-普法茲邦編輯 Doreen Fiedler 是其中一人,他在美茵茲推出新款交通燈後,隨即於 Twitter 發帖讚嘆: 「它完全引人注目。每個早晨我都看到市民為之高興。讓我們設置更多這種交通燈吧。」若然在香港,你又想把紅公仔、綠公仔換做誰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