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劇涉及香港元素,並不罕見,但像「戀上香港」(恋する香港)這樣專程來取景,確實不多。雖不是大製作,拍攝日期據聞只有十天,但演員都是當時得令的人氣新星,當旅遊特輯來看,都總好過看物慾橫流的港女疾走東京泡溫泉食刺身吧。
小品之作,故事不差,「戀上香港」的拍攝手法頗為特別,亦帶點後設意味。在這部「劇中劇」裡,最上 Moga 做回自己,飾演女明星 Elly 來香港拍紀錄片,而吉澤亮和馬場富美加則飾演導演及其助手。拍攝途中,Elly 被神秘人劫走,原來一切都是由小池榮子飾演的真樹所引發的連場誤會……除了看女神之外也不妨留意劇中場景。鏡頭下呈現的香港頗為真實,甚至有點小清新(儘管有人認為拍得太漂亮),整體觀感甚佳,連我這個香港人都覺得哎喲不錯。開播之後,亦有不少日本觀眾表示對香港另眼相看。這就有趣了,他們本來那隻眼,到底是看見了一個怎樣的香港?
其實日本人對香港並不陌生,但他們熟悉的,很可能由此至終都是另一個平行世界的香港。一個與中國主權界線模糊,時代不明,並且時常跟龍連在一起的神秘都市。雖然中華文化自古處處有龍,以象徵尊貴和神聖,但日本人對龍的情意結,同樣淵源久遠,傳統以龍為圖騰的裝飾,不亞於中國。除了日本神話時代有龍神,也因為日本國土地型如龍,時至今日亦有部分人會稱日本為龍國。
雖然香港的旅遊海報也確實常以龍為吉祥物,但香港與龍的連結,其實是非常後期才順勢出現的概念。日本人在過去更可能是轉移了自身對龍的感情,他們選擇性地喜歡香港的某些文化特色,例如武術、飲食和擠迫的生活空間,再創造出一個更貼近日本風情,處處有龍的香港。事實上,教曉我原來香港與龍如此關係密切的,就是日本動漫。日本次文化對香港和龍之間的渲染,起源更早,力度亦更甚於本地官方機構。譬如池上遼一的漫畫「淚眼煞星」,在香港的黑幫組織就叫百八龍,而男主角身上也確實紋了條龍。在「機動武鬥傳 G 高達」中,除了中國代表的神龍高達,香港代表東方不敗最初的座駕也叫九龍高達。
日本傳統愛龍,而他們眼中的香港有龍,則很大程度是因為李小龍。昔日香港電影業蓬勃,日本對香港的理解,也多源於電影。儘管李小龍在電影中折了日本人銳氣,但日本國民普遍尊敬李小龍。與香港有關的角色,很多都叫李 X 龍、李 X X 或者 X X 龍。例如「火影忍者」擅長體術的李洛克,「街頭霸王」會使用李三腳的飛龍,「鐵拳」中的截拳道父子 Marshall Law 和 Forest Law,基本上角色設計都是照抄李小龍。而印象最深刻還要數到「通靈王」的李白龍。這角色可謂徹底將李小龍的生平寫進漫畫裡。在故事中,李白龍本是功夫巨星,師承詠春高手(葉問),後來遭中國的殺手組織暗殺,再把他的肉身改造成殭屍戰士。這不但回應了李小龍的猝死,也一口氣將當年港產片最受歡迎的黑幫片和殭屍片題材結合起來。漫畫雖則爛尾收場,但作者武井宏之確是一代鬼才。
日本人對香港有股另類的「東方」情結,而最濃烈的例子就是鍾情於不復存在的九龍城寨。「淚眼煞星」所描繪的香港,便有如九龍城寨的再現。而早年集合了港日台三地演員參與的日劇「香港九龍財寶殺人事件」,也是一個經典例子。故事的三兄弟不但都有個「龍」字,而且其中一個剛好又名叫李白龍。不過這次就並非來自李小龍,而是因為他來自九龍城寨。
龍蛇混雜,非英非中所能管治的九龍城寨,加上又是「龍」,正合乎了日本人穿鑿附會的想像需要。在日本近代流行作品中的香港,或有政治因素影響,都甚少著墨於香港曾作為殖民地的身分,為減少衝突,都會避談英國和西方國家,以跳過二戰和侵華的部分。因此,在熟悉與不熟悉之間,日本傳統視野中的香港是一個架空想像的座標,九龍城寨的景貌則被放大成 Sin City。
事實上,九龍應是因為地勢群山聚結而得名,與傳統習俗如舞龍和划龍舟所指涉的龍之意象,實際關係不大。但香港與龍,在日本人心目中是多種含義的重疊。皇帝是龍,李小龍是龍,黑幫字頭的龍虎豹都是龍。中國功夫、黑社會、殭屍、紋身、九龍城寨、龍字輩,隨意幾項元素加起來,就是日本人過去對香港的刻板印象。
難怪日本觀眾覺得「戀上香港」的香港是「新」的,它所戀上的香港,當鏡頭晃過,有電車、夜景、街市、石板街、茶樓、海山樓、黃大仙等……都是貼地得多的場景,不再借鑑舊日想像中的香港。這次總算沒有漁船、大佛、旗袍和戲棚唱曲,也似乎不再強調香港有龍。
真實的香港,沒有李小龍(而成龍現在也不酷了),九龍城寨亦已變成供老人家晨運的公園,除了龍城大藥房,生活中能遇到龍的機會已經不多了。至於來到今日仍高唱「龍的傳人」的香港人,也所餘無幾。我想,那些人心目中的香港,也是架空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