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許願,很多人會祈求今年能夠減肥成功、找到另一半,或是學到新事物,於是會四處找身邊人詢問和學習,嘗試模仿他們的做法,然而年過大半後,有多少人心想事成?心理學家 Lauren Eskreis-Winkler 和行為科學教授 Ayelet Fishbach 告訴你,聽人勸一句並不能鼓起你的動力,相反,你要嘗試勸人做。
心理學家們早已了解到,與自控自律有關的問題,大多都是與欠缺動力有關,因此,人們即使知道要怎麼做,也無法付諸行動。「有見及此,我們決定與那些標準的解決方法反其道而行之:假如我們叫那些煩惱的人自己給予建議,而不是去找尋建議,這會怎樣?」Eskreis-Winkler 和 Fishbach 進行一連串實驗,並在學報 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中發表成果。
實驗中,他們集結一群為自控能力而煩惱的人,讓他們去為其他與自己同病相憐的人提供建議。實驗中,人們煩惱的事情有找不到工作、儲不了錢、情緒管理差,和孩子在學校落後於他人。其中一場測試中,同樣是一群失業者,他們分別嘗試給予別人建議,以及從職業諮詢網站閱讀別人所寫的建議,結果顯示 68% 的參加者認為自己給予別人建議後,更有動力去找工作。其他項目如儲錢(72%)、情緒管理(77%)和減肥(72%),各有逾七成受驗者認為給予別人建議後,自己更有動力去行動。
Fishbach 說:「他們最初預期,聽取別人意見的一方會較易產生動力。」但結果明顯相反。之所以會有這種錯誤預期,是因為人們認為自己表現不佳與欠缺相關知識所致。然而,事實卻是雖然缺乏動力,但人們通常都知道自己要做甚麼,只是始終不去行動。
兩人表示,雖然人們給予建議時,不會因而獲得甚麼新資訊或啟示,但卻可以提升自信心,從而帶來新動力,甚至會因而表現出超乎自身能力的優秀水準。而欠缺自信就是令人失去動力的原因。給予別人建議時,人們會分享一些已知的事實和資訊,甚至回想起以往一些成功的例子,即使自己也有相同問題,但在這施予的過程中,可以令人著眼於正面的事情。
假如對某些事情一竅不通,的確需要聽從其他人的意見,多加學習。但很多時候,大部分人只是知而不為,或在追求目的時遇上挫折,打擊自信。所以下次,不妨試試從給予別人建議的過程中找回自信,為自己注入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