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立:作為一個教師,為何我不喜歡「麻辣教師 GTO」?

A+A-
動畫「麻辣教師 GTO」劇照。

「麻辣教師 GTO」這作品的中心思想,跟啟蒙運動時期的盧梭有點像,就是人類本性非惡,會變「惡」是源自環境與體驗。

在這故事裡,每個學生作惡,都是有其過去,每個教師作惡,都是有其家庭原因。因為自己受過傷,所以就會對其他人作惡。故此,在這作品常見的套路,就是先發現一個學生在任意作惡,不信任教師而找鬼塚麻煩,隨著劇情慢慢發現他的「黑暗過去」,最後鬼塚收伏了他變好孩子。

而我看到這個套路時,通常去到某一點,我就會覺得很突兀,那就是學生的「黑暗過去」的部分。因為我每次都覺得,前面說得那麼誇張煽情,充滿苦衷而去加害別的學生,所揭示的惡行成因,往往卻不怎麼樣。

可能是被欺負,可能是被暴力,可能被冤枉,可能是被欺騙過,可能是被父母冷待或者離婚。好的,要說這些是不好的回憶或體驗,對的。只是我想很多讀者看到的時候,都會有像我相似的反應:就是覺得自己的過去比他們過得更差,甚至差很多,他們所經歷的事情,也不真的悲慘到哪裡,但他們發洩在別人身上的行為卻比常人要過分很多。

這作品裡的人,總是因為自己覺得自己很悲慘,就去到欺負到一個人進精神病院,對無辜的人施虐。把自己受的創傷放到最大,卻對於自己施加於別人的創傷完全無動於衷,完全不成比例。

漫畫「麻辣教師 GTO」中的鬼塚英吉。

之後鬼塚老師用他的方法和真誠,理解這些學生,然後用各種古靈精怪的方法把他們收伏,故事去到最後,總是這些學生被開解了,沒那麼執著了,開始開放心胸,不再害人了。但是,他們之前因為發洩而加害過的人怎樣呢?則好像消失了一樣,他們會感謝鬼塚老師,但也只感謝鬼塚老師。至於其他被害者,例如那個被害到精神病的老師,直接被忘卻了。

鬼塚老師總是治療了他們的創傷後,他們鮮有修復自己構成的傷害,而他們自己也很少想過要道歉和修復自己的行為。我重看過之後,我感到自己對這作品不滿意的地方,是在於「自我中心」,不太關心自己以外的人,特別是自己加害過的對象,做過的惡行,就單純隨風而逝,對別人的傷害,走出了視線之外。

惡的確源自環境與成長,情有可原,但「原諒」之後,人還是得為自己所做之惡負責任,並不是改過了,事情就是圓滿的終點。如果捨棄或輕視這方面的責任,就很容易意外引致一個偏差的訊息:那就是「那是環境的錯,學生也是無辜的」。

不,只要他決定去作惡,就不會是無辜的,因為同樣的環境下,還是有人選擇作惡,有人拒絕。如果你只體諒前者,那就是對後者不公平,而令事情變得公平,那就是前者必須改過然後贖罪。而這正是「GTO」這作品欠缺了的一塊,因為這些人沒有認真的贖罪,結果變成會哭的小孩有糖吃的故事,最無辜的受害者反而最被輕視了,這就是不公道,不正義。

因為加害者情有可原,結果終究忽視了被害者。常見。

大家會非議鬼塚老師行為古怪,以暴易暴,但剝開那不良少年的設定,我反而在他身上,找到了我很多現實教育工作者的影子。還記得教育文憑教我要體諒學生,認為他們的行為都是「情緒問題」,結果我看到現實很多教師也是這樣做,對於沒有搞事的人或者受害者,卻總是有意無意被忽視了,這是我在教育現場常看到的事情。我不喜歡這作品的地方,不是因為鬼塚英吉標奇立異,而是因為他犯了和很多教師相同的錯誤。

所以,作為讀者,我喜歡看這作品,作為教師,我不能喜歡。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鄭立,Cheng Lap,香港人。從不被寄望的職校生到取得香港中文大學比較史學碩士,曾任教職,後轉行創辦公司並開發電腦遊戲「民國無雙」。長於議題思辨、邏輯推演,評析經濟與政治局勢。現於香港「明報」,台灣 udn 「鳴人堂」專欄,以及 PTT 論壇發表文章。著有「有沒有 XXX 的八卦」及「希特拉救港攻略」。Facebook Page:Cheng L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