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藍是政見」還是世界觀?

A+A-
世界觀導致的分歧,可見諸日常生活、消費習慣、人生選擇之上。 圖片來源:路透社。

「黃藍是政見」是香港反送中運動常見的口號。可是,細看兩方支持者,黃藍不單是政見,在美學、待人接物態度等方面亦有不少差異,歸根究底可能是人民世界觀的分歧。美國政治學學者 Marc Hetherington 和 Jonathan Weiler 合著的「極端政治的誕生Prius or Pickup: How the Answers to Four Simple Questions Explain America’s Great Divide)」指出,「世界觀」是現今政治分歧的關鍵。此書雖以分析美國政壇為主,有其獨特的社會政治脈絡,但對了解極端政治如何出現亦不失借鑑作用。

兩位作者認為,與冷戰時期的資本主義陣營和共產主義陣營鬥爭不同,現今的政治對立,並非源於意識形態差異,亦非政策取向之別,而是更深層次、更為基礎的「世界觀」對立。書中以固定派(fixed)與流動派(fluid)分別兩種世界觀。前者指對社會與文化變遷較謹慎小心的人,只喜歡自己熟悉且可預測的事物。後者則對社會與文化持續變遷較為理解並支持,喜歡嘗試新事物,勇於接納外觀、語言不同的人。

要概括分辨出固定派與流動派,只需回答 4 條簡單問題便可。即以下哪些特質對孩子較為重要?希望孩子成為一個怎樣的人?

  1. 獨立自主 v.s. 敬老尊賢
  2. 自立自強 v.s. 聽命服從
  3. 好奇探索 v.s. 禮貌尊重
  4. 體貼周到 v.s. 行為穩重

如果 4 個答案全是前者,便屬於流動派,反之則是固定派,餘下的是混合派。

「極端政治的誕生」,指出「世界觀」是現今政治分歧的關鍵;圖為書封。

兩種世界觀的形成,或許來自對現實威脅的不同主觀評估,即是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究竟世界是危機四伏的?還是充滿可能性、讓人安心探索的?世界觀導致的分歧,可見諸 dream house、汽車、工作、選讀大學等日常生活、消費習慣、人生選擇之上。如認為四周充滿危險,渴望明確堅定地應對外來威脅,支持階級分明、秩序井然的社會結構,成為固定派的機會較大,買車選的會是外形彪捍的 Pickup。而認為周遭危險性較低的流動派則傾向社會提供較大的自由,讓人民探索自我,追求多元的價值,車子會選擇較節能環保的豐田 Prius。將概念套用到香港,或許就是實踐政治消費主義,光顧「黃色經濟圈」的小本經營良心小店,與繼續去大型連鎖企業的分別。

這種兩極化的現象,較以往的分歧更難拆解,因對立不是來自一時一地的異議,而是人性的心理機制使然。現今政治議題牽涉的範圍太廣太闊,箇中差異並非每一個人都能仔細掌握分辨。政策立場、政治取向基於身份認同、世界觀遠多於邏輯思考。且在媒體、政黨等同溫層的推波助瀾下,「我們」與「他們」的界線分明,兩派彼此將對方視為一種集體威脅,基於團體認同的傾向,很容易形成深刻偏見,墮入敵我對抗的螺旋。

明乎此,正本清源,要對症下藥收窄分歧,需要的不一定是理性討論、批評或利益游說,而是想辦法代入對方的世界觀,了解恐懼之源,尋找共通點和出路。說易行難,政治裂痕不斷擴大,美國如是,香港也是,為政者愈遲修補關係,黃藍只會愈走愈遠,屆時一切已來得太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