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仆後繼,無畏無懼的學生記者

A+A-
學生報 The Daily Orange 致力推行數碼化,多年前已設有 Snapchat 團隊,由多名編輯、記者及動畫師組成。 圖片來源:The Daily Orange

美國新聞業步入寒冬,但有賴現任總統對記者的「支持」,加上充斥全球的假新聞,催生了新世代入行的決心。美聯社報道,多間大學指報讀新聞系的人數,在緩降多年後止跌回升。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新聞學教授 Kathleen Culver 坦言:

當我看著地方報業面臨的困境,我是悲觀的。但當我看著那些 18、20 歲的孩子,看他們想要做的事,我是樂觀的。

很多學生報均做得有聲有色,若論近期至為轟動者,固然是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 State Press。新聞系學生 Andrew Howard 上月獨家報道,國務院烏克蘭特使 Kurt Volker 請辭一事,比「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有線電視新聞網絡(CNN)等主流媒體都搶先一步。

紐約州雪城大學的 The Daily Orange 去年則率先公開影片,揭發該校一個兄弟會作出種族及性別歧視言論。當時主編 Catherine Leffert 忙個沒停,坐地板開會、用手機寫稿,每兩小時躺沙發小睡。其後報道受到關注,成為全國的報章頭條,涉事的兄弟會亦被停止活動

學生記者積極裝備自己,終日在編輯部摸索學習,但他們尚未入行便有同樣難題。大學媒體協會會長 Chris Evans 指出,大學出版物如同地方報章,不少已經停刊,當中很多均靠學生自費支持,工作人員僅獲薄酬。今年初的調查顯示,35% 的校報為省錢而放緩出版,5% 則放棄紙本改為網媒。

The Daily Orange 則已「名不副實」,從每天發行改為每週發行 3 次。總編輯 Haley Robertson 稱轉型是跟隨業界步伐,變得更數碼化,但她仍苦於爭取廣告及捐款,以免要辭掉同窗。Leffert 則說:「眼見裁員真的令人沮喪。但看到 Daily Orange 帶來的影響,讓我繼續想要做個記者、留在這裡。」

北卡羅萊納大學的 Daily Tar Heel 積極求變,拓展讀者群。 圖片來源:EricaPerel/Twitter

北卡羅萊納大學的 Daily Tar Heel 則在前年突然察覺,該報快將破產,於是改為一週出版 3 天、裁減人手,並遷至一間餐廳樓上的小辦公室。為求持續營運,他們正作出多種新嘗試,包括針對喜好獨特的讀者推出通訊,記者們亦試圖藉著報道鄰近校園的社區新聞,以吸引校外讀者及廣告商。

總編輯 Maddy Arrowood 表示:「我絕大部分時間,都在關注我們的財務狀況。我們一直努力告訴編輯部,目標是盡你所能製作最佳的內容,並成為讀者必不可少的資源。」幸而,他們取得了小小的勝利 —— 去年 Daily Tar Heel 報告獲得少許盈利。

事實上,Daily OrangeDaily Tar Heel 均沒向大學或同儕收取金錢,以免存在利益衝突,這點有別於很多大學出版物。Tammy Merrett 作為南伊利諾斯大學艾德華茲維爾分校學生報 Alestle 的學院顧問,難以想像若無撥款可怎樣運作,因該報的廣告收入從 2008 年的 15 萬美元,跌至不足 3 萬美元。

Arrowood 承認有此憂慮,但強調刻苦營運的經驗,反而令她對新聞業更感興趣。「這份樂觀來自於知道人們依然需要新聞、需要資訊,而我已從很多方面看到這一點。我願意到他們所在的地方見面。」她重申:「我想做的,仍然是人們有需要的事。」

學生充滿熱情,現實卻很殘酷。根據北卡羅萊納大學的調查,全美報館總數從 08 年的 5.2 萬間,劇減至現時的 2.4 萬間。縱然新聞不限於報章,但在數碼、非牟利及廣播界的新聞工作崗位,仍不足以彌補差距。大多數新聞教育工作者不禁自問:我是否正為年青人去準備投身一個垂死的職業?

雖然 Daily Tar Heel 經營困難,但學生樂於迎難而上,從中汲取經驗裝備自己。 圖片來源:EricaPerel/Twitter

不過,杜林普的執政帶來了意外的刺激。新聞與大眾傳播教育協會表示,在 2015 至 2018 年,新聞系本科生入學率上升近 6%;新聞系成為今年賓夕凡尼亞州立大學傳播學院中最受歡迎學科,打破過去 4 年由廣告及公關稱霸的局面;雪城大學紐豪斯新聞與傳播學院的碩士課程,亦在今秋迎來 35 名新生。

馬里蘭大學新聞學院院長 Lucy Dalglish 認為:「當杜林普把新聞工作者稱為人民公敵及假新聞時,這些孩子被觸怒了。」他們的出路亦較以往要好。紐豪斯新聞與傳播學院職業輔導計劃的 Kelly Barnett 發現,近年的畢業生不見得要由低做起,有的入職就是數碼編輯助理、社交媒體製作人甚至專家。

只是,新聞系的學生們仍需要有所覺悟,整個行業依然充滿挑戰,甚至有存亡危機。賓夕凡尼亞州立大學傳播學院院長 Marie Hardin 直言:「我不打算對新生或他們的家長說,那裡有很多選擇、有很多工作機會,因為我不認為這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