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世上最安全卻又最危險的地方

A+A-
在武漢肺炎全球大流行之際,南極以零感染成為最安全的地方。 圖片來源:路透社

「你留在那裡比較好,你那邊比較安全。」當日,意大利第 35 支南極考察隊隊長 Alberto Della Rovere 透過 WhatsApp 和家鄉的同僚通話時,對方這樣勸他。事實證明,此話當真。意國淪為武漢肺炎病死率最高的國家之際,南極洲仍是零感染。但是這片冰天雪地,卻可能隨時成為高危之地。

這段日子,約 4,000 人身處地球的最南端,看著全球逐步被武肺吞噬,自己則獨善其身。一般來說,進出南極的人數有限,抵埗前也有醫療人員檢查是否有流感或其他疾病的病徵。所以 Rovere 不諱言:「此時此地,南極,是全球最安全的地方。這裡與世隔絕,遠離任何人類聚居地。」

不同科學考察站的「居民」均在社交網站分享這異於世人的處境。有人寫道:「我想,可以肯定南極麥克默多站(McMurdo Station)今年舉行了全球最大型的聖柏德歷節派對。」阿蒙森─史葛南極站(Amundsen-Scott South Pole Station)一名美國承辦商張貼照片,相中是一盒盒廁紙,圖片說明寫著:「別擔心我們。」

留在南極洲,確比任何一國的人都難「中招」,可是萬一當地出現感染,風險卻比任何一國高。假如只是單一嚴重呼吸道感染個案,大部分考察站都能應付,但像武肺如此高傳染性的病毒,則怕是難以遏制。澳洲南極署首席醫療官 Jeff Ayton 警告:「沒有一個洲可以免疫,包括南極洲。」

28 國在南極設有研究站,最大的是美國的南極麥克默多站,位於羅斯冰架(Ross Ice Shelf)邊陲,可容納 1,000 人,大部分會逗留 1 至 2 季,以進行或支援科學研究。每年 10 月至翌年 2 月是南極的夏季,亦是當地人口最多的時刻。冬季則陷入無盡的漆黑,加上氣溫劇降,許多科察站都會關閉,其餘的也只得極少人員留守。

如今南極入冬,環境惡劣得難以進出,反而有助減低病毒被帶入的風險。德國南極項目醫療統籌員 Tim Heitland 更揚言:「沒有哪兒的隔離和檢疫,比格奧爾格馮諾伊邁爾站(Neumayer Station)更好。」他曾在 2017 年擔任該站的醫生和基地指揮官,他形容:「最大挑戰是啃咬冰封的橡皮糖,我弄斷了一隻牙。」

但對各國考察站來說,當前重任仍是徹底防止首宗感染個案出現。Ayton 解釋:「一個醫療設備簡樸的偏遠地方若有傳染源,將會壓垮一個要單打獨鬥的醫生。我們沒有額外的護士或其他受過醫護訓練的專業人士。」他還補充:「這裡就像活在月球或在前往火星的途中。我們不能把這些人撤離。」

武肺肆虐全球期間,國家南極局局長理事會(COMNAP)向各國政府提供意見及分享最佳做法,建議確保考察站擁有足夠氧氣,以治療武肺這類呼吸道感染疾病,並於本月中發表了一份機密指引。澳洲和德國向「華盛頓郵報」表示,考察站配備了呼吸器,英國和美國則無回應。

但南極防疫上存在隱憂,其一是至今仍有航班升降。國家科學基金會新聞主任 Mike England 表示,雖然大部分航班屬離境,卻也有人抵達南極。他強調這些人經過「由我們的醫療顧問監督的隔離和測試」方可到來,但承認僅是篩查武肺病徵,未有進行確診測試。

各國考察站之間的做法有異,亦對防疫敲起警號。Ayton 強調:「任何爆發率高的國家考察計劃,都有可能把病毒帶入南極這片大陸。無論是美國、法國、意大利或任何地方,你都無法保證。」幸而至今為止,這些考察站仍是隔絕於世,站內人士僅從衛星電話和互聯網「接觸」武肺,了解祖國疫情。

英國羅瑟拉研究站(Rothera Research Base)站長 Mike Brian 形容內部氣氛時說:「跟我談論過的人,取態分佈很廣。有些想要盡早回家,與親友團聚;另一些則傾向在此保持距離。」來自意大利的 Rovere 則分享,當同事笑說他們該留在南極時,沒誰當一回事,「那些有家庭、有孩子的,都相當憂心」。

事實上,由 Rovere 率領的夏季考察團正準備返國。他們將會乘坐一艘南韓船隻,預計在 4 月 9 日後抵達紐西蘭,並獲准豁免接受強制檢疫隔離。但飛回意大利的航班已被取消,他們還不知道可以怎樣回家。他們目前的基地有一名醫生,以本來用作科學測試的小瓶,裝滿搓手液分發站內眾人。

Brian 亦指他的考察站一切如常,純粹是多用了搓手液。而曾在考察站逗留 14 個月的 Heitland,現因疫情爆發而在德國留家工作,他認為在南極過冬的經歷,足以改變人對共同責任的看法。「你會了解到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擁有最新或消費很多,而是成為一支良好的團隊,溝通和互相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