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二:「零鄭」徹底失敗的人生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民調發現林鄭最新評分為 29 分,近一半受訪市民給林鄭 0 分,民望淨值為 -48%。由今天起,可以稱呼她為「零鄭」,無論做官還是做人,皆徹底歸零。迷戀名次和地位的林鄭,在重大的「國安法」事宜上,沒有她的份兒,未看過條文,答不了記者提問,只懂拋出「反立法即與民為敵」等強硬措辭。她一定感到很受傷,對工作胃口大的人來說,不讓她參與重要任務,是最大的折磨,自她做完那批無人問津的「底褲」口罩後,國家就沒有任務給她了,只當她是擋箭牌,把「國安法」的怨氣和不滿全堆到她身上,在如此打擊下,有理由相信,她的心理防衛機制已啟動,變得更冥頑不靈,更具攻擊性,更令人唾棄。

大律師公會副主席葉巧琦早前出席「城市論壇」時,指「國安法」規定由特首指定法官的做法屬行政干預,做法是「聞所未聞、聽所未聽」,令人憂慮損害司法獨立;林鄭無視意見不特止,還辯論隊隊長上身,想到用另一個四字詞,暗諷大律師公會「孤陋寡聞」,一心想借「聞」反駁,只要看看她在記者會上故作得意的表現,就知道她是多麼渴望勝利,在毫無建樹的窘境下,唯有自創滿足感,用盡每個機會擊倒她眼中的對手,卻不知道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

心理防衛機制普遍存在於人的心理活動中,其功能類似生理上的免疫系統,當基於某種原因而陷入緊張焦慮狀態時,就會藉以減輕或免除內心的不安與痛苦,常見行為包括:

1. 文飾(Rationalization)

  • 即合理化不被別人接受的行為,自圓其說,這一點林鄭表現得淋漓盡致,不用說明。

2. 仿同(Imitation)

  • 把別人的慾望及個性特點不自覺地納為己有,仿同敬愛的人,以紓緩個人痛苦。習大大似乎是林鄭的仿同者,據聞習大大執政後對港的強硬路線,燃起了林鄭對特首寶座的慾望,過去數年,每當直接收到中央的訊息,她就異常高興。還記得 2018 年 10 月,習近平出席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林鄭一身粉紅旗袍,妙至毫巔;倉卒立「國安法」,如在港人頭上架刀子,林鄭為了示忠,甚至願意刀口舔血,這種上刀山下火海的情感,非一般特區首長能做到。

3. 潛抑(Repression)

  • 一直壓抑理智上不能接受的慾望或動機,以為意識不到其存在,就不會緊張焦慮。這方面,我們無從得知,但從林鄭一意孤行推出反送中,不顧一切反對聲音動用「緊急法」立「蒙面法」,所有匪夷所思的行為,或許源於她的潛抑和不可告人的慾望。

4. 投射(Projection)

  • 把自己不喜歡或不能接受的性格、態度、意念轉移到他人身上,並斷言別人有此動機,以免除自我責備之苦。習慣以投射來維持自己心理平衡的人,往往會影響對自己的真正了解,也會影響與別人交往。大家可留意一下,林鄭的言行全為負面,例如在有關「保就業基金」的記者會上,她叫社會不要將申請僱主「污名化」,某程度上或許反映了她蔑視企業的深層次態度。

5. 反向(Reaction formation)

  • 內心有一種動機或衝動,承認了會引起不安,結果表現得「形左右實」,充滿矛盾。林鄭最經典的表現,就是以一念同理心為藉口,搞出送中大頭佛,對於 721、831 被弄至頭破血流的無辜市民,又不曾顯出一絲同情心。可以推斷,她根本就是一個冷酷無情的人,為表現一絲領導的關愛而放大了對陳同佳案死者的同情,然後就展開了一場荒謬絕倫的立法風波。

不少跟林鄭共事過的公務員都有不快經歷,因為她不是一個 Gracious、可親的人;政府一直流傳一個「都市傳說」,在一個冗長的會議中,一眾同事「傳紙仔」落單叫下午茶,當紙仔傳到林鄭手上時,她一手撕爛掉落垃圾筒,全場目瞪口呆;林鄭的嚴苛聞名已久,她是一個會向下屬掟 File 的女上司;疫情期間,林鄭和高官們討論政府復工安排,時任公務員事務局局長羅智光質疑,復工前提是向公務員提供口罩,而政府存量未必足夠,但林鄭不同意,指口罩應由公務員自備,說出「返工都要著衫」之刻薄說話。數月後,羅智光突退任,他在離職聲明中沒有「感謝」林鄭,只稱非常榮幸與優秀的政府同事並肩作戰。

如今林鄭掛著特首之名,卻毫無威信,中央冷待她,政府內部看不起她,市民給她零分,她的每一天,應痛苦得如坐針氈,「自我保護機制」不知可以用多久,作為天主教徒,或許她應誠心懺悔,學習以前的教宗買贖罪券,以保蓋棺定論時的一絲尊嚴。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