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甚麼有些恐龍格外身大頸長?

A+A-
在杜拜展示的雷龍化石。 圖片來源:Tyson Paul/Loop Images/Universal Images Group via Getty Images

雷龍和梁龍給大家的印象,都是龐大而頸長,但牠們所屬的蜥腳亞目恐龍(Sauropod),並非從來都如斯巨大。這類恐龍在其進化史最初 5,000 萬年,形態其實更加多樣:有的可以長至 10 米、有的卻比山羊還小;有些雙足行走、有些則四腳爬行。但既然如此,為何後來卻只剩下巨型的品種?

最近一項發表於期刊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的研究指,一隊古生物學家在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亞(Patagonia)地區,挖掘出相信是已知中最早的大型蜥腳亞目恐龍化石,以及附近岩層中的植物化石,借此推測蜥腳亞目恐龍體型如此巨大,有可能是為適應 1.8 億年前侏羅紀早期氣候變化。當時南半球的大規模火山爆發,導致植物群落(plant community)發生變化,形成蜥腳亞目恐龍的植食性習慣。

阿根廷費魯利奧古生物學博物館的首席研究員 Diego Pol 解釋:「當時熔漿流經過百萬平方英里, 比我們在人類時代目睹過的都要大得多。大量二氧化碳及甲烷被釋放到大氣當中,造成這場已得到充分研究、達全球規模的氣候暖化。」在變得更為溫暖和乾燥的環境,高大的針葉樹取代了火山爆發前潮濕的茂密植被。Pol 指,化石顯示這些針樹的葉可闊達 6 呎以上。

「在這場危機之中,唯獨大型的蜥腳亞目恐龍、真蜥腳類恐龍(Eusauropoda)得以倖存。長久以來牠們被視為大塊進食者(Bulk feeder),其牙齒及下頜可以咬開及吞下所有類型的植物,包括針葉樹。」Pol 又指:「是次發現的恐龍化石,牙齒的琺瑯質較其他植食性恐龍厚約7 倍,讓牠們能夠以針葉樹的堅韌樹葉為生。」為了應付這類植物,需要較大的消化空間,有可能是這類恐龍體形龐大的原因之一。

至於牠們的長脖子,Pol 則指是容許其觸及高大的針葉樹,使牠們毋須移動巨大的身軀,仍可接觸不同植物,藉此減省體力。他還表示,巨型動物會產生大量體熱(body heat),而有其他研究指出,長頸有助散熱,情況與現代大象的大耳朵有些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