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鴉的聰明媲美猩猩

A+A-

英文俚語以「Birdbrain」形容傻瓜,這是否代表所有雀鳥都很笨?根據最新研究顯示,西方常見的渡鴉(Raven)及其他鴉科(Corvidae)成員一點都不笨,牠們擁有的認知能力,甚至可以媲美紅毛猩猩及黑猩猩

德國奧斯納貝克大學(Osnabrück University)比較生物認知科主任 Simone Pika 負責進行是次研究,並將結果發佈於期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研究以渡鴉進行實驗測試,由此得知牠們對物理世界的理解,以及與其他同類互動的途徑。之後,研究人員會將牠們的表現,與過往曾接受類似研究的 106 隻黑猩猩和 32 隻紅毛猩猩作出比對。他們發現,除了空間記憶(Spatial memory)外,渡鴉與靈長類的認知表現都非常相似。

Pika 說:「渡鴉的認知發展快得令人驚訝。」他們估算,渡鴉在 4 至 16 個月大的成長週期,已能表現出程度上的變化。但她指出:「長久以來,研究人員確實一直低估鳥類的智力、大腦結構及認知潛能。」這個問題可以追溯到 19 世紀德國神經學家 Ludwig Edinger 的論調:他認為鳥類的大腦是原始的,只由控制本能行為的基底核(Basal ganglia)組成;哺乳動物的大腦則由多層新皮層(Neocortex)組成,具有學習能力。

Pika 解釋:「總體而言,哺乳動物和鳥類的大腦完全不同。哺乳類動物具有新皮層,亦即大腦的外層,也有分層組織,這通常被視為擁有高階認知的標誌。新皮層也是人腦的最大部分,被認為可以提升靈長類動物的高級智力。相比之下,鳥類沒有新皮層,只有稱為腦皮質(Pallium)的結構,那是由球狀細胞簇組織而成。」但她指出,最近已有研究表示,若大小相同,鸚鵡大腦中的神經元(Neuron)比靈長類動物多出兩倍。

研究期間,Pika 特別喜歡參與研究的渡鴉,她形容:「渡鴉是奇妙的生物,牠們具有不同的個性。我與渡鴉 Anton 建立起特殊的聯繫,牠是一頭非常巨大而美麗的雄鴉。即使我並非牠們的飼養者,但經過幾星期的相處後,牠在鳥舍會主動跳近我、吃核桃或零食,或者和我一起玩玩具。我們還一起進行鳥鳴交流,渡鴉可發出優美的聲音。」她更發現渡鴉對數字有所認識,同時是聲音學習者,可以模仿單詞、聲音及噪音等。

未來,Pika 想更深入了解渡鴉認知發展的速度,以及牠們 16 個月大以後的認知變化。同時,因為渡鴉在個人與測試期間的表現不一,她希望研究牠們如何融入此地、社會化如何影響牠們的認知發展。而許多關於靈長類的認知技能研究,皆偏重於圈養的動物,但野生物種複雜的生態及社會環境,與飼養動物截然不同,她期望能真正理解及比較物種的認知能力與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