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萬俄軍集結烏克蘭邊境的消息,佔據全球國際新聞頭條,但作為當事人的烏克蘭人,卻遠較西方政府和評論人處之泰然,政府備戰的同時,首都基輔商業區依舊熙來攘往。有受訪者坦言與俄羅斯抗爭多年,早就學會做最壞打算,過分憂慮也無濟於事,還有很多事等著要做。
除夕收爐之時,首都基輔市民即使大敵當前,依然不失幽默 —— 他們跟同事們說的不是「新年再見」,反而是「入侵後再見」。根據基輔國際社會學研究所調查,稍稍過半的烏克蘭人相信,俄軍很可能發動侵略戰,但戰爭的預期,未見有嚴重干擾烏克蘭人生活。
任職資訊科技行業的 Serhii Kolisnyk 在家中已準備好行裝,一旦戰爭爆發便可隨時離家,當中載有夏季和冬季衣物、軍事裝備、立陶宛進口的 5 點 56 毫米口徑子彈。他接受「經濟學人」雜誌訪問憶述,數年前曾經在東部頓涅茨克(Donetsk)戰場,為對抗俄羅斯分離主義武裝而傷及胸部。但做好最壞打算外,他依然專注手頭上的工作,「否則疑慮過多,只會甚麼也做不成」。
「畢竟我們已如此活了 7 年」
目前基輔商業區依然繁華,備戰工作也如火如荼,市政府發佈多項戰時指引,說明遇到炮擊的應對辦法,包括如何用膠紙貼緊窗戶,防止爆炸造成碎片飛濺,又在網上發佈防空洞位置圖。市政府按照保護程度,把防空洞分為不同級別,最高級別可抵禦直接炮擊或空襲,有高檔酒吧和咖啡店林立的地區,如今亦要準備恢復原來防空洞的功能。
「紐約時報」記者就致電其中一家海鮮餐廳,其地下室被劃入最高級別防空洞。接聽電話的員工證實,餐廳持有打開地下室的門鑰,按照市政府要求在戰時開放避難,但目前地下室「正用來存放鯡魚」,餐廳暫未有計劃把鯡魚搬走。基輔安全局局長 Roman Tkachuk 還向記者介紹,基輔市郊一座冷戰時代防核爆防空洞,洞口有幾扇沉重的金屬門,可容納 350 人,但預料大部分市民都會選擇到地下鐵避難。
對於市面氣氛相對平靜,烏克蘭學術期刊 Ukraine Analytica 編輯 Hanna Shelest 最近在一個會議中解釋,現在局勢確實凶險,但烏克蘭人畢竟在如此劣境生活了 7 年。「從內部觀察,局勢其實不似外面所說的危險。這是危機心理學的基本認知:事故中的當事人,總是比旁觀者來得鎮定。」
她所說的劣境,是由 2014 年烏克蘭失去克里米亞開始,烏克蘭東部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Luhansk),持續有俄羅斯分離主義武裝與烏克蘭交戰,多達 1.3 萬人喪命。與此同時,多份停火協議簽訂了又撕毀,毫無根據的流言滿天飛,以致很多烏克蘭人對局勢多少有點麻木。
住有 2 萬人的邊境城鎮沃爾臣斯克(Vovchansk),距離俄羅斯邊界只有 5 分鐘車程。但對居民 Sergei Sergienko 而言,其切身煩惱是工作機會不足,如今要每朝早 5 點出門,到鄰近城市做地盤工人;他的父親還染上 Covid-19 住院。縱使俄羅斯大軍已經近在眼前,他的煩惱也不包括任何軍事威脅,反正局勢不由他控制,「我盡量不為戰爭煩惱,這裡的問題已經夠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