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衝突方式:改地名

A+A-
達旺一處鄰近中印邊境實際控制線的地區。 圖片來源:MONEY SHARMA/AFP

近年,中國和印度的邊境局勢緊張,雙方在去年 6 月加勒萬河谷(Galwan Valley)爆發幾十年來最嚴重的流血衝突,在 10 月又有 200 名中國士兵因擅越國界,被印方短暫扣留。12 月 29 日,中方又有一項新舉措,把中印爭議地區、印度阿魯納恰爾邦(Arunachal Pradesh,其中一大部分被中方稱為藏南地區)的 15 處地方改名

阿魯納恰爾邦位於印度東北,與西藏自治區為鄰,現時由印度實質控制,2011 年普查有約 130 萬人口,面積約 8.3 萬平方公里。1912 年滿清滅亡,英國吞併當地,翌年在與中國和西藏代表舉行的「西姆拉會議」中,制訂了「麥克馬洪線」,把今天阿魯納恰爾邦一帶的土地納入英屬印度;印度在二戰後獨立時,也繼承了該處之控制權。不過無論是中華民國,抑或是今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皆不承認「麥克馬洪線」,令阿魯納恰爾邦的地位一直受爭議。

中印邊境局勢長期緊張,日前中國民政部又以題為「民政部關於增補藏南地區公開使用地名(第二批)的公告」的文件,發佈新一次改名決定。15 個被改名的地區中,有 8 個是中方所稱的「居民點」,另有 4 座山峰、2 條河流和 1 個山口。分佈位置遍及阿魯納恰爾邦 25 個縣中的 11 個,由西專區的達旺縣(Tawang),到北部的迪邦山谷(Dibang Valley),再到東專區的安嬌縣(Anjaw)。中方「統一」了該 15 個地方的中文、藏文和羅馬拼音名稱。

12 月 31 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重申中方立場:「藏南地區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有史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中國門巴族、藏族等少數民族同胞長期在該地區生產生活,並留傳下來很多地名稱謂」,又指「加強地名規範化、標準化管理」,完全是「中國主權範圍內的事」。中共官媒「環球時報」就引述中國藏學中心專家廉湘民的講法,這次行動是配合全國地名標準化的改革方向,並預告改名行動會陸續有來。

這次並非中國首次為阿魯納恰爾邦改名。早在 2017 年 4 月 14 日,中國就更改了 6 個地方的名字,相信是為報復印度容許達賴喇嘛在同月到訪當地,事關早在兩日前,時任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就揚言中方會「採取進一步措施維護中方的領土主權和國家安全」。而在 2020 年,與東南亞多國有領土爭議的南海地區,中國民政部聯同自然資源部亦為 80 個島嶼和島礁改名,其中 55 個是完全被海水覆蓋的地方。

學術平台「外交家」雜誌評論指出,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 10 月通過「陸地國界法」,並在 2022 年 1 月 1 日生效,內容包括要求政府部門、民眾和解放軍「防範和打擊任何損害領土主權和破壞陸地國界」等行為。而在去年,中國也在多個受爭議地區建村。評論估計,未來數月中方會有進一步改名行動,令邊境局勢更複雜。

面對中方的「猛烈攻勢」,印度外交部發言人貝格齊(Arindam Bagchi)以似曾相識的說法回應:「任何捏造地名都不能改變事實,阿魯納恰爾邦是印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惟暫時未有措施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