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yashi:戰爭永遠不再來?

A+A-
長崎原爆資料館。

關於戰爭,無論紀念碑、遺址、博物館、抑或真人見證都許多,其主要作用是悼念逝去的人,而且總訴說著某些教訓。例如廣島和長崎打著唯二「被核武打過的城市」的旗號,除了悼念在戰爭 —— 尤其是兩顆原子彈的犧牲者,也積極宣傳核武的禍害以及廢核的必要性,雖然俄羅斯似乎沒有視之為教訓。

戰爭的見證與紀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數量暴增,歷史學者 Jay Winter 認為有幾個原因。一是因為大戰死亡人數太多,而且許多都尋不回屍首,所以無法建墳墓,也動搖了傳統基督宗教的儀式。於是為了紀念死去的親人,發展出大規模的紀念方式。戰爭紀念碑和紀念公園之類的建築,實際是無法入土之人的公墓。另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活著的人想為親人的死亡尋找價值以及心理上的解釋,而且想避免以「國家榮譽」之類會美化戰爭的論述,於是發明出例如「戰爭永遠不再來」的附加價值,將死者轉化成對戰爭殘酷的見證。於是 Winter 認為戰爭悼念的儀式建構了整代歐洲人的記憶,成為了有別於北美國家的身份認同。

然而二戰的到來令曾經的「大戰」(The Great War)被改稱為「一戰」,「戰爭永遠不再來」的口號再站不住腳,因為現實就是再來了。為了解決口號的失效問題,於是在一戰的紀念碑上額外再填上二戰亡魂的名字,統一紀念所有的犧牲者,強化「戰爭永遠不再來」的口號,而在新建的紀念碑避免再用這句 —— 你永遠不知離下次失效還有多遠。

戰爭的見證與教訓可以持續多久?一戰的故事告訴我們,有效期只有廿年,而現實則告訴我們,實際可能更短。筆者幾年前曾經拜訪過「長崎原爆資料館」,展覽最後的部分是一個巨大的立體世界地圖,上面標示著各國持有的核武數量。因為數量在展覽期間出現變化,所以都看到有更換標示的痕跡。唯獨北韓的名字下的數字是用白色貼紙標示 —— 恐怕是更換的速度追不上現實的變化。

歷史教訓告訴我們,人類不會從歷史教訓中學習。在二戰結束後的七十多年,戰爭從來沒有在期間消失,充其量只不過是在發達國家居民的眼中消失。「戰爭永遠不再來」到頭來成為了不正視現實的口號。事實是它不止再來,還是從來都沒有離開過,一直都在我們身邊。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