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只是一瞬。但這一瞬卻能迸發出多種可能、多重結論。
大約在一個世紀前,英國舉辦過兩季大英帝國博覽會(British Empire Exhibition, 1924 – 1925),其中香港展區仿造了皇后大道,以展示這座現代城市的商業繁盛。不過,最吸引英國觀眾注目的,始終是展區入口的仿中式建築,主辦單位的紀念品設計,亦以刻板的古代中國形象展現香港,這就是 100 年前英國人眼中 100% 的地道香港。
過百年來,香港曾以不同形象留在不同人的腦海:中國愛國份子眼中的百年恥辱、日本明治志士傳頌的西方文明窗口、倫敦政府戰略眼光下的東方柏林、甚至張愛玲筆下的東方里維耶拉。所有人都抱持各自成見,在歷史舞台上落力演出,成就了香港史這場熱鬧不息的大戲。
由小漁村變國際大都會,是我們耳熟能詳的香港故事,故事是以英國人進場開始。雖說殖民經驗是香港史不容否定的一環,但作為一個面向海洋的小漁村,早在開埠以前,這一小片土地已然作為中原政權與海洋帝國狹路相逢的地點;即使開埠以後,香港作為港口城市,理所當然也成了海洋貿易網絡的節點,與東南亞及世界港口緊密相連,造就了不同族群在此混居、各種勢力在此交匯同時衝突;香港的故事主角,從來不只有華人或英國人。
這本書無意成為一部香港通史,我們想捕捉的,不過是歷史中某些靈光一閃的瞬間,重現這些時刻曾經如何幻變出後來複雜的多重可能性。這些多重的可能帶來了香港變化萬千的國際形象,也造就了不同勢力與族群的歷史角色 —— 究竟葡萄牙人是如何擔當九龍城市化的先驅?冷戰期間的美國援助,與香港鄉間有何關係?香港又如何促成東南亞與印度的民族革命?
2020 年我們首度在香港出版繪本畫作「從前,有個香港」(This is Hong Kong),重現 1960 年代初捷克旅行畫家 Miroslav Šašek 眼中 100% 的絢爛香港。今次我們想要呈現的,不再只有一個香港,而是藏在時間長廊中的眾數香港。
本書分成 3 個章節,首章講述 20 世紀前,位處中原政權邊陲的香港,不但聚居前朝遺民與異民,更曾留有海洋帝國的足印,最後經英國開埠後面向世界;第 2 章聚焦 20 世紀,探討不同族群與勢力交匯下,如何塑造出香港獨特而混雜的城市面貌;第 3 章剖析外來者眼中的香港形象,如何改變地緣關係,甚至啟發世界的變革。
已故作家也斯曾經憶述,在東京認識一位專門畫香港的日本畫家,對方形容香港魅力,在於各種力量共存的雜亂感,即使有不公與缺陋,也不會故意掩飾。這既是對城市景貌的描述,也是我們眼中的歷史風景 —— 那個容讓不同力量矛盾並存、一直處於未完成狀態的 100% 香港。
新書推介
「從前,遇上 100% 的香港」
歷史的靈光一閃
如何迸發香港複雜而多重的可能性?
2020 年 CUP 出版首度在香港出版的繪本畫作「從前,有個香港」(This is Hong Kong),重現 1960 年代初捷克旅行畫家 Miroslav Šašek 眼中 100% 的絢爛香港。所謂的 100% 不是一個圓滿的盡頭,中間可能藏著各取所需、各執一詞的 100%,香港亦是這樣碰撞而生的。這書想捕捉的,就是歷史靈光一閃碰撞的瞬間,並把各人眼中的 100% 展開:
九龍市區的發展和規劃,原來受惠於葡萄牙人?
在越南史家眼中,香港曾經是越南趙朝一部分?
香港接受過美國經濟援助興建村落?
最後,香港在自己的歷史上留下怎樣的足印?我們眼中的香港是不是 100% 的香港?就讓這本書補上我們沒有遇上的香港。
編著:CUP 媒體
書名:從前,遇上 100% 的香港
插畫:麥東記
售價:港幣 148 元
ISBN:978-988-79700-6-4
CUP 出版 @ 香港書展 2022
不論是寫還是讀,文字能抒發人的心情,也能紀錄時代掠影,在今個夏天尋書香,就是我們能捕捉的小小歡悅。CUP 媒體準備了多本好書待讀者發掘,更有精美周邊產品,不容錯過!
- 7 月 20 至 26 日(星期三至星期二)
- 灣仔會展 1B-E31 攤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