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詩敏:2023 年,繼續以體育看世界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踏入 2023 年,先祝大家平安順心,行得走得,繼續一起以運動感受世界!如果用體育算時間,實在是日月如梭,世界盃、奧運、亞運 4 年一度,更別說 2 年一次,或每年都有的活動及比賽。又如果以新星冒起和運動員退役的時間點去看,每個時代的開始與終結,總是來得比我們意想不到,歲月的巨輪轉得令人感慨。

剛過去的 2022 年,疫情陰霾未散,但世界,包括體壇盡量復甦而行。精彩時刻仍然不斷,大家都愛看傳奇圓滿。譬如現時 36 歲的網壇西班牙天王拿度,去年在兩項大滿貫澳網及法網封王,創下奪得史上最多 22 項大滿貫錦標紀錄;又譬如剛過去的卡塔爾世界盃,35 歲的阿根廷球王美斯終於一圓捧盃夢,世界各地的球迷對他的情意結,彷彿已超於對個別球隊或球員的支持,更多是大家都想看一位形象正面的傳奇故事圓滿。

有人留又有人走,網球壇兩大超級巨星「細威」莎蓮娜威廉絲和瑞士天王費達拿分別掛拍,教球迷不捨。然而,前者後來又「放風」表示似乎有望回歸,且看事態發展。此外,到了 2022 年倒數 3 日(當地時間 12 月 29 日),一代足球球王比利因病逝世,終年 82 歲。假若真的有天堂,大概那裡也會有快樂足球,可以開運動派對吧?

當然,以上只是部分港人熟悉的國際體壇故事,其他未能盡錄。回到香港,我們的運動員繼續四處訓練及征戰,不時傳來佳績喜訊。疫情逐漸緩和,或者是大家慢慢適應,本地體壇迎來了不少讓大家找到久違的興奮的盛事,例如香港世界桌球大師賽繼 2017 年回歸,傅家俊在紅館主場一桿打出 147 等畫面,讓香港球迷繼續看到神奇;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闊別 3 年後重現香港大球場,3 日合計逾 65,000 人次入場;還有年底「香港國際網球挑戰賽 2022」在維園網球場壓軸上演,除了數位世界著名的男子球手參戰,還有我們的新星黃澤林獻技,為香港體壇帶來一波又一波的生氣。

來到 2023 年,由去年延期到今年 9 至 10 月舉行的杭州亞運,或者是其中一個大家可以期待的體育盛事。也許來日方長,但運動員的時間點也是天時、地利、人和。不少運動員宣佈退役,未能以亞運謝幕。歲月,又或是命運,老是不饒人。猶幸的是,像筆者最近跟一些已有一點資歷,或將近退役的運動員朋友聊天,發現在數位和網絡文化,加上斜桿族趨勢下,開始愈來愈多運動員找到不同的生涯出路。當然,要推而廣之還需時日。至於仍在奮鬥的運動員,亞運是香港隊衝獎牌的大型運動會,香港能否捲起像東京奧運的狂熱,值得關注。

那天跟友人說起,2021 年的東京奧運狂熱過後,香港人對香港體壇及運動員的熱情又延續了多少?(星級)運動員的名字,普羅大眾還記得多少?其他的大家又講得出幾多?要社會持續支持或留意體壇,需要不時的爆發點,可以理解。但同時希望長久下去,社會看到體育的價值之觀念和文化會愈來愈堅固及濃厚;大家都不要做「勝利球迷」。新一年,筆者繼續希望,讀者們不忘留意和認識香港體壇和體育人,不只是有成績的星級運動員,還有同樣在耕耘、資源有限的全職及業餘運動員,你們一點的打氣和支持,是他們很大的動力。我也希望繼續借本欄點點空間,陪大家以體育看世界,提醒大家,讓體育成為你們生活的一部分。最後,感謝大家同行,2023 年,請繼續指教。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讀社會學的多棲體育人,媒體和企劃創作人,體育節目主持兼旁述、司儀,曾主持 2020 東京奧運直播和其他不同節目及活動;軟式曲棍球員,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碩士(媒體、文化及創意城市),亦從事文字工作,兼任講師;相信文字,忠於創作,熱衷於遊歷。帶著「漫遊者」的目光,跟大家用不同角度認識體育,也從體育走出去探看世界。

關於曾詩敏:www.tsangsm-vien.com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tsangsm.vi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