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種「心聲」,助人作出好決定?

A+A-
圖片來源:encierro / Shutterstock

日常作出大小選擇、取態及決策時,人們會聽取別人的意見,但更多會聽從自己內心發出的聲音。在近月出版的書籍 Wise Decisions: A Science-Based Approach to Making Better Choices 中,心理學家 Jim Loehr 及行為遺傳學家 Sheila Ohlsson Walker 稱指導內心的聲音為「YODA」(Your Own Decision Advisor),是每個人的私人決策顧問,但有時卻可能會提供造成決策錯誤的資訊,所以專家認為,需要訓練心聲,才能助人作出更好的決定

事實上,YODA 會為了讓自我好過,不惜為過去的錯誤找藉口。Loehr 說:「當意識到我們的大腦是一台善於虛構的機器時,會令人非常不安。我們會編造出各種離譜的事情,只為幫助自己感覺更好,並證明所做的決定正確。內心聲音作出評斷時,會巧妙操控很多事實真相。」

訓練內心的聲音

YODA 不客觀公正,卻是所作決定的成敗關鍵,Loehr 建議:「我們必須根據相應參考資料,裝備好內在聲音,以作出重大決策。」為訓練內心聲音,Loehr 及 Ohlsson Walker 提出 7 個「鏡頭」審視自己:

  1. 寫下形容自己處於最佳狀態時的詞語,尤其在面對壓力時更可以這樣做。這些都是值得人自豪的狀態,例如富有同情心、懂感激及關懷。
  2. 寫下詞語,形容自己最有道德倫理的時候;描述自己如何對待他人,尤其是身處困境時。
  3. 描述自己活著的主要原因及人生目標,例如努力幫助他人了解及欣賞自己的價值。
  4. 描述自己在離世後,希望人們記住哪些特點,例如希望人們記得自己善良、勇敢及謙遜。
  5. 寫下人生中最重要的兩個價值觀,以及對生活持有兩個最重要的信念。這能夠代表一個人在生活中的表現及舉止,例如行事時會考慮這是否符合個人名譽及品格。
  6. 用一句句子作為成功生活的路線圖,例如「我相信自己能做到下定決心要做的事」。
  7. 寫下終生不會放棄的目標,例如「我努力尊重每一個人」。

Ohlsson Walker 指這 7 個鏡頭放在一起時,可為 YODA 提供更好的工具。「若不認真思考我們是誰,以及人生在世,該如何呈現自己,就很容易未好好進行分析,就貿然作出衝動決定。」

情緒與內心的聲音

情緒及感覺也會影響一個人內心的聲音。情緒源於大腦中以生存為導向的區域,主要發生在杏仁核(amygdala)中,用作調節戰鬥或逃跑反應。而感受是我們對情緒的實時解讀,基於過去經驗而形成。感受可以為人提供深思熟慮的機會,對於做出正確的決定至關重要。

情緒及感覺可以是理性,也可以是不理性。當你從內心的聲音中感受到情緒反應時,問問自己:「關於這些事實及想做出的決定,我的情緒告訴我甚麼?有沒有可能是大腦正被情緒沖昏?」然後通過 7 個鏡頭去思考這些想法。例如同事得到自己夢寐以求的升職機會,可能會令人產生嫉妒情緒。但與其怨恨同事,不如重新考慮一下該情況。透過 7 個鏡頭,了解到最佳的自己應該是個有愛心的人,而死後亦希望人們記得你很謙虛的話,就可以嘗試控制內心的聲音,再將由情緒驅動的感受,引導到更正面的地方,以作出更好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