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成歷史?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圖片來源:路透社

去年全球經濟增長 3 %,貿易壁壘未見顯著,運輸費回落,甚至連原油價格都急挫,理應有助促進貿易,但按實際價值計算,2015 年全球貿易出現萎縮,中國對外出口亦見下降,預示貿易放緩的新時代。歐洲政策研究(European Policy Studies)主任 Daniel Gros 認為,全球化開始放慢,主因出於大宗商品價格暴跌,拉低貿易動力所致。

中國的現況就是一大實例。近年中國躋身全球最大經濟體之一,改變了全球貿易系統。但如今由於大宗商品(即能源商品、基本原材料和農產品等)價格暴跌,中國出入口的實際價值均告減少。經濟學者 Daniel Gros 指出,近幾十年間,大宗商品價格正是了解貿易趨勢的關鍵。

當大宗商品價格高企,帶動貿易增加,貿易額佔 GDP 的比例隨之上升,加速市場全球化的進展。不過,自 2012 年起,大宗商品價格開始下挫,貿易亦隨之減少。這個連動關係在工業國家尤為顯著,因為大宗商品價格升跌,影響成本費用。

大宗商品價格不只影響貿易價值,亦會影響貿易數量。Daniel Gros 舉例,同是製造一輛汽車,在千禧年之初,原料的價值只佔汽車價格的 5%,但在 10 年後,由於大宗商品價格上升,令比重增至 10% ,生產商需要將汽車的出口量增加一倍,以抵銷同樣的原料入口量。

由於食物、燃料及原料約佔全球貿易的四分之一,當其價格出現波動,總體貿易數據亦會有所影響。所以,近年大宗商品價格暴跌,正好解釋貿易增長放緩的現象。

圖片來源:世界經濟論壇
圖片來源:世界經濟論壇

雖然全球化還意味其他方面,包括跨境金融交易的激增、旅遊、資訊交流等其他經濟活動,令全球價值鏈得以形成,但對貿易的回饋,遠比外界吹捧的少。世界貿易組織指出,對絕大部份大型經濟體而言,貿易中的外國附加價值,往往只佔 15%,實際影響不大。

如今可見,全球化這種壓倒性的力量,不過是反映千禧年初大宗商品市場興旺所帶來的副作用。由於貿易格局需要在新興經濟體及已發展的工業強國之間「重新平衡」,Daniel Gros 指價格若如外界所料持續低迷,在下一個十年,或可預見全球貿易停滯不前。

屆時,全球化,或將成歷史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