漬物誌(上):祭神供品 日本御新香

A+A-

說起日本,手信有各式藥妝零食和菓子,料理有刺身壽司拉麵,無論如何就是輪不到作為配菜的日本漬物。當同為醃製品的泡菜已經躍升成韓國的代名詞,日本漬物仍是小角色。雖是綠葉,漬物在日本的起源可追溯到史前時代,發酵學者小泉武夫所著的「令人大開眼界的世界漬物史:美味.珍味.怪味的舌尖歷險記」就詳述了這個以文化和歷史孕育的配菜故事。

歷史最悠久的加工食物

「令人大開眼界的世界漬物史」書影。圖片來源:books.com.tw
「令人大開眼界的世界漬物史」 圖片來源:博客來

日本傳說,漬物源自古時名古屋尾張阿波手之森。該處竹林裡埋了一個大甕,往來的商人都會投入瓜類、茄子及鹽,作為奉獻給附近的熱田神宮的供品,否則途中行李會無故變重,難以前行。這個甕醃出的漬物往往鹹淡適中,每年二月第一個丑日作為神膳獻給神宮,此地也因此成為漬物的發源地,附近的萱津神社也成為醃漬物神祖。翻查文獻,漬物最早的文字紀錄出現於天平年間(729 至 749 年),主要是瓜類和青菜的漬物。現存最早的日語詩歌集「萬葉集卷」中,更有長歌記敘時人利用醃漬技術製作具藥效的漬物:葅,食用能利尿祛痰,被視為重要藥材,而其他漬物也有極高營養價值。

漬物製造

古代傳說將日本漬物的做法簡化,實際上並不是隨便將鹽和蔬菜共冶一爐便能醃成漬物。香港人最常見的「鹽漬」是其一,還有米糠漬、醋漬、味噌漬、芥末漬、麴漬、醬油醪漬等等,種類繁多。漬物除了蔬菜以外,廣義上還包括肉類,平安時代的「延喜式」就記載了人們用鰹魚和鳥肉等肉類醃成味噌漬販賣。今天滋賀、三重和山形三地以牛肉醃漬的味噌漬肉更是肉類漬物的代表,相當有名。

茶道、香道與香之物

漬物因其香氣馥郁,又有別名「香之物」、「香香」、「御新香」等。東山時代盛行茶道和香道(香木香氣的鑑賞),濃味的味噌漬會被用來在茶道和香道進行期間清新味覺和嗅覺,據「南嶺遺稿」和「四方之硯」解釋,漬物能清鼻除味、方便鑑賞者分辨氣味高低。今天秋田縣有名為「雅香」(Gakko)的名產,將各種漬物放在一個木方盒,例如用米糠醃蘿蔔乾而成的澤庵漬,牛蒡、芹菜、茄子做成的米糠漬,以及小青柿漬物等,因為漬物雜錦混生清雅的芳香,才命名為「雅香」。

醃漬與吃用鮮花

日本人自古有吃花的習慣,不只用來沖泡花茶,還會整朵醃漬食用,例如油菜花漬、醋漬菊花、鹽漬八重櫻等。日本人吃花,一為藥效,桃花利尿,菊花鎮靜,日本玉蘭治鼻炎,木天蓼花解疲,各有獨效;二為味道,花朵隱藏五味,杜鵑味酸,油菜花味苦,山椒花味辣、櫻花味澀;三為氣味,花朵洋溢自然芳香,入菜更是惹人垂涎;四為視覺效果,在美食酒水旁點綴以花朵,彷彿吃的不是食物而是自然風景。江戶時代的俳諧師松尾芭蕉的話就頗得神髓:「彩蝶飛來嘗醋菊,甘醇美味媲鮮花。」

圖片來源:Flickr/Wally Gobetz
圖片來源:@Wally Gobetz/Flickr

除了味美,漬物更因未經烹煮,保留食物原始營養,被稱為維他命與膳食纖維的寶庫,「文明病」的良藥。儘管漬物在現代日本料理中不甚起眼,它的銷量卻在日本傳統食品消費普遍下降的環境下逆向增長,每年產量達一百數十萬噸,維持龐大的市場。就如日本人必需的大米,漬物的魅力大概就是平凡中見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