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30年,人類會減少到醫院求診。 圖片來源:iStock
專家預計到 2030 年,人類會減少到醫院求診。

每逢流感肆虐月份,香港公營醫療體系都臨近崩潰,醫生例牌加班,病人候診時間長,每年都有聲音要求增加醫療預算。不過最近世界經濟論壇卻預計,人類將於 2030 年進入後醫院時代(Post-hospital World)。大家會減少到醫院求診,人體內隨時有部迷你醫療機械人。到時器官打印輕鬆平常,病人無需輪候器官移植。這種近乎科幻電影的情節,大有可能於 15 年後(即 2030 年)親身體驗。

醫療系統隨住科技日新月異,世界經濟論壇未來理事會神經技術及腦部科學聯席主席 Melanie Walker 預計,約 15 年後,大家會習慣在家就醫,醫生可透過各樣智能裝置監測患者身體狀況。她指:「今天的醫療科技跟我 20 年前剛從醫學院畢業有天壤之別,當年大家都驚異於生物學領域方面的突破,但步入科網時代,智能儀器及基因療法將成現代醫療的主流大勢。」

紋身貼紙監察身體狀況

屆時配合智能裝置協助,患者可選擇在家就醫,醫生能遠距離監測患者情況。早前德州大學就開發出一款猶如紋身水印般薄的監察貼紙,黏在患者身上能自動向醫生傳輸心率、肌肉及大腦狀況、身體水份及體溫數據,更重要是製作成本便宜,卻比現時任何一款儀器都要精確。研究人員指不久將大量投產,「到時醫院只會是患者的中途站,不再是難以脫離的黑洞。」病床爆滿的新聞將成「當年今日」式的舊史。

監察貼紙的製作成本廉宜,卻比現時任何一款儀器都要精確。 圖片來源:Cockrell School of Engineering
監察貼紙的製作成本廉宜,卻比現時任何一款儀器都要精確。 圖片來源:Cockrell School of Engineering

隨智能科技進一步融入日常生活,部分高風險的工作可交由智能機械操作,Walker 推算病人數量將大為減少:「如新開發的自動駕駛系統已在先進城市試行,在未來將有效減低傷亡數字。」另外,隨基因及遺傳學發展,Walker 指屆時專家能預計到個人未來很可能出現的疾病,讓人提前去除該基因組。近年有大量資金流入基因剪輯工具 CRISPR 的相關研究,CRISPR 有助重新編寫有缺憾的基因組,可協助治療愛滋病、思覺失調症等嚴重病症,但前提是要解除相關道德爭議。「現時許多病症已找到治療方式,而且更易預防,人類將活得更健康長壽,對醫院的需求大為降低。」

15 年後,迷你醫療機械人或帶來醫療革命,近年研發的醫療機械人能游走在患者皮膚底下進行診斷,甚至自動進行手術攻擊細菌,或協助移除患者血管中的堵塞物,醫生亦能身處千里之外,透過機械人的鏡頭進行手術,科技的輔助能減低人為醫療失誤。Walker 補充:「屆時因未能輪候到器官而失救的情況將消失,因可以透過 3D 打印機,製作所需器官、骨骼或人體組織。這些事聽起來很瘋狂,但相關的儀器及研究正不斷開發,醫生如我紛紛回到課堂接受血管腔內技術或其他精密儀器操作訓練。」如 Walker 的推算成真,相信 15 年後黑市器官買賣將會消失,大家不用怕在落後國家被割咗個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