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和平:香港人,你快樂嗎?

A+A-

「港青裸辭出走歷盡人生百味」、「情侶窮遊世界愛得及時」,我們每看到這些新聞,或多或少覺得這些都是離地和任性的故事,內心卻又按捺不住懷疑自己:每日暮晨起床上班,為生活博得千金,買盡心頭好,甚至窮盡餘生換來蝸居,但我快樂嗎?為甚麼我們「賣了任性,日拼夜拼,忘掉了為甚麼高興」?這條看似簡單的問題,是很多香港人無法回答的人生難題。

根據聯合國「全球快樂報告」,香港人排名第 75 位 ,僅高於內戰頻仍的索馬利亞。
根據聯合國「全球快樂報告」,香港人排名第 75 位 ,僅高於內戰頻仍的索馬里。

根據聯合國「全球快樂報告」,在全球 156 個國家中,香港的國民生產總值(GDP)一直名列前茅,但排名從 2013 年的第 64 位下跌至 2016 年的第 75 位,僅高於內戰頻仍的索馬里。港人都遇過工作變成負擔,生活變成生存的階段,壓力難紓,不快難解,排山倒海的促銷廣告對準我們這種心理弱點,灌輸「愈買愈快樂」的幻象,令我們誤以為購物能為自己帶來自信和快樂,痴心錯付。綠色和平在今年 1 月發布「消費習慣與心理調查」(下稱調查)發現,香港有高達八成人相信穿好看的衣服令人有自信,過半數受訪者視購物為紓壓及消磨時間的途徑,容易受到促銷、名人推廣等市場推廣策略引誘購物。

港人沉迷購物,四成人「購物忍手期」少於一星期,普遍平均每月花費近 800 元置裝。
港人沉迷購物,四成人「購物忍手期」少於一星期,普遍平均每月花費近 800 元置裝。

回顧剛過去的農曆新年,相信大家都在大掃除時,找到很多甚少用過、甚至未用過的衣服和物品塵封於角落,證明「開心買衫,唔開心買多兩件衫」的確是不少港人的真實寫照。調查亦發現港人沉迷購物,四成人「購物忍手期」少於一星期,三成人每日花 1-3 小時網購,逾九成人曾在上學或上班期間網購,27% 受訪者每月購物多於一次,普遍平均每月花費近 800 元置裝。

調查拆解「愈買愈快樂」的迷思,事實是「愈買愈寂寞」。購物帶來一時的滿足和刺激,惟六成人認為這些滿足和興奮感在一日內消失,甚至有三成半人表示購物的刺激感消失後會更空虛,形成「購物、空虛、再購物」的惡性循環。時光流逝,千金盡散,詎料只換來一屋雜物,甚至一堆卡數。港人蝸居只有數百呎,物品多如垃圾山,煩惱有增無減,談何快樂?

綠色和平去年調查發現,港人平均擁有 94 件衣服,每 6 件有 1 件從未或甚少穿著。
綠色和平去年調查發現,港人平均擁有 94 件衣服,每 6 件有 1 件從未或甚少穿著。

「愉悅是向上的動力,整理是改變人生的開始」,是日本收納達人近藤麻理惠的至理名言,當我們將「愈買愈快樂」奉為圭皋,她卻建議將同類的物品並排,然後逐一挑起,問問自己:你有對這件物品怦然心動嗎?如果沒有的話,你可以和它大方告別。透過整理和檢視自己的物品,領會快樂應重掌在自己手中,而不是由名人和廣告來決定。

世上沒有人能告訴我們快樂的真諦,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愈買愈寂寞」是消費至死的社會的通病,擁有得多,並沒有離快樂愈近。「需要很少,想要很多」的道理顯淺,卻知易行難,因為我們無法想像輕盈生活的光景。而近年日本的極簡主義、港台的減法生活成為新興潮流,不論男女老幼,都希望盡可能減少擁有的物品,代表人物佐佐木典士更只擁有 3 件上衣,4 條褲過活,用閒餘時間陪伴家人,向世人示範:快樂不在於名、利、物的多寡,而是取決我們想過怎樣的人生。

誤以為購物會為自己帶來快樂,但事實是滿足和刺激感不足一日就消散。
誤以為購物會為自己帶來快樂,但事實是滿足和刺激感不足一日就消散。

「裸辭出走」、「浪遊人間」是不少人夢寐以求的願望,儘管主角們惹來「肯定有家底啦」、「拋低屋企人不負責任」等批評,他們的體驗已是最佳的回應--千金難買的心頭好,叫快樂無憾。

了解更多減法生活:http://act.gp/2lZaeUGhttp://act.gp/2lZaeUG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