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身的 Mr. Darcy :BBC 讀懂「傲慢與偏見」?

A+A-
1995 年英國廣播公司(BBC)所拍攝的連續劇「傲慢與偏見」中,Mr. Darcy 由 Colin Firth 出演,形象深入民心。圖片來源:ew.com

如果你看過 1995 年 BBC 拍攝的「傲慢與偏見」,定必不會忘記達西先生(Mr. Darcy)回到彭伯利莊園(Pemberley)路上的那一幕:他在湖邊停下,脫下大衣,看著眼前的湖水出神,彷彿著了魔。音樂漸漸變得刺耳,他毫無顧慮地跳入湖中,薄如蟬翼的白色寬鬆上衣在漂浮,透過水面映射的陽光令一切都那麼恍惚⋯⋯

白襯衫:達西先生轉變為「性對象」的契機

這件上衣在美國華盛頓的莎士比亞圖書館(Folger Shakespeare Library)展覽多時,引來不少劇迷朝聖。然而,達西先生朝水中的一躍,曾觸怒不少專研奧斯汀(Austen)的學者:首先,這一幕並不存在於原著裡。它的置入破壞了奧斯汀整個故事的精細度。其次,這一幕將一部偉大的作品就這樣降格了——徹徹底底地,將它從帶浪漫主義色彩的作品變成一本浪漫類、典型的女性小說。

但當然,這只是消極的看法。美國「大西洋周刊」撰文指,從另一個角度看來,添加此片段的舉措其實再恰當不過。原著中本來就含有許多具挑逗性的片段,例如滿臉潮紅(flushed faces)、調情式的舞蹈、被泥土恣意弄污了的裙子⋯⋯而這一幕只不過是勾勒出貫穿全書蠢蠢欲動的情愫。這幕改編自一部本身就充滿艱澀隱晦的性描寫的小說,製作人大概沒甚麼好心虛的。它更顯示出 BBC 讀懂了奧斯汀——該連續劇的導演說:「這不止於一部社會喜劇——它所承載的是欲望、年輕人和他們的荷爾蒙。」透過將達西變成「性對象」(sex object),該劇不僅捕捉了「傲慢與偏見」作為文學的精粹,也點出了這部於 18 世紀至 19 世紀間完成的小說,如何預視到 21 世紀的流行文化。它將女性的視點、所關注的事情、幽默、欲望和富裕的內部生活放置於故事的中心;它將一種相互性視為理所當然:女性並非注定只能被注視的,她們也可注視人。

該幕將達西先生變成了一樣簡單而激進的事件——一樣「性對象」:達西先生由彭伯利莊園的主人變成了濕漉漉的費洛蒙,而正個轉變過程的目擊者當然就是故事中的女主角,伊麗莎白.班奈特(Elizabeth Bennet)。

不再只有男人打量女人:來自女性的熾熱「注視」

1995 年版「傲慢與偏見」的伊麗莎白由 Jennifer Ehle 出演。

這種「女性的注視」(female gaze)在文學的發展中算得上是相當創新。於現今的文化產物如 Broad CityTrainwreckBridesmaidsThe MikesInsecureI Love Dick 等都衍生自這個概念的實踐與試驗。「奧斯汀」一名自然最易令人聯想到畫室和精巧玲瓏的舞蹈,但我們不能因此忽略她較強悍的一面——奧斯汀也是探索典型女權觀點(feminist perspective)的早期先鋒。她從男人身上不只看到婚姻、家座和經濟保障,但也純粹地看到了「性」的存在。

「傲慢與偏見」是一部「監視」(surveillance)的小說。它的角色透過窗戶、門半掩的縫隙、書信、絮語、八卦中互相打量。而書中的女性執行了大部分的審視工作,她們(尤其是伊麗莎白)看到了:達西先生是富有的,是英俊的,是無禮的,是可怕的,但後來他變得更複雜——他也是友善的,溫柔的,他是救世主。他是隨著劇情逐漸變得明朗的迷霧,由伊麗莎白的打量和探索拼湊而成。奧斯汀雖然是全知的第三者,但整本書的主要視點都來自伊麗莎白。這位女主人翁才是解開謎團的人,整個故事都屬於她。故事的結局是伊麗莎白透過自己所有選擇換來的——無論是經濟層面的、愛情層面的、社會層面和性方面的——人生。她是主體,達西只是客體。據學者 Robert P. Irvine 觀察,由 Colin Firth 飾演的 Darcy 展現出男人對女人絕對並無條件的渴望。

當男人嘗試違反這種安排的時候,通常都會被貶低。達西一開始對伊麗莎白的印象——“not handsome enough to tempt me”(「不夠漂亮得足以誘惑我」)——就是「傲慢」與「偏見」的其中一個源頭。這般對女性膚淺的審視在奧斯汀的另一部作品「勤服」(Persuasion)中也發生在 Sir Walter 身上,因為男人總是「望」見女人,但永遠不願意完全地「看見」她們。奧斯汀一下子就讓這些男角色成為這場嘲笑的受害者:他們不可自拔地被外表「平庸」的女性所吸引,並深陷愛慕。

2005 年電影版「傲慢與偏見」劇照

奧斯汀:愛是婚姻的條件   愛是自由的代理人

奧斯汀理想中愛慕(Affection)是婚姻的先決條件。在 16 至 17 世紀以前的西歐,為愛情結婚並不是一個普遍的觀念。大部分人相信愛是在結婚後慢慢滋養和建立的,當時的道德家(moralists)都認為,如果夫妻二人皆有良好的品格性情,自然會愛上對方。奧斯汀當然也是一個道德家,但她相信浪漫愛情作為一種微型政治:其未必擔保男女(在當時只有男女婚姻合法的情況下)完全平等,但許諾兩者在婚姻中各自的獨立性,亦即相互的尊重。因此,在奧斯汀的小說中,愛慕是自由的代理人(proxy)。遠在教區牧師和誓言出現以前,「愛」在她的作品中,早就以現代的形象示人。書中伊麗莎白的好友夏洛蒂(Charlotte Lucas)就象徵著傳統道德家觀點,她說:「婚姻的快樂完全是巧合⋯⋯對伴侶的缺陷與不足,知道得愈少愈好。」奧斯汀明顯地不同意這種觀點,而夏洛蒂所犧牲的,就是建基於愛情的婚姻(love marriage)在它最佳狀態時可給予她的自由。這種愛情婚姻重申了凝視是相向的:女性也有打量男人、並決定他們是否適合自己的自由。達西向伊麗莎白表白後,理所當然地期盼後者的熱切感激,以至神魂顛倒。然而伊麗莎白的回應,則展示了自己不比眼前男人小的自尊,及自己能對對方作評估的相同權利:

From the very beginning—from the first moment I may almost say—of my acquaintance with you, your manners, impressing me with the fullest belief of your arrogance, your conceit, and your selfish disdain of the feelings of others, were such as to form that groundwork of disapprobation. … I had not known you a month before I felt that you were the last man in the world whom I could ever be prevailed on to marry.

這段對話在 2005 年的電影中較廣為人知,其中 Darcy 和 Elizabeth 毫無遮掩地發洩對彼此的愛恨,兩人之間暗暗湧動的催情張力因撕裂而流出,但雙方卻把持自己不去觸碰對方,比赤裸的交媾場面來得性感。

開創先河的 BBC 當年為 Darcy 形象注入性魅力(sexed-up),雖為學者詬病,卻突出了「傲慢與偏見」強調女性觀點、打量男性的同等權利等重點。珍.奧斯汀不是一個保守的作家,其作品自然也不需要保守的詮釋。